我讀前員工論 Airbnb 三大失誤後的想法
月初時在 Facebook 上看到一位網友分享了 Airbnb 前員工談論前公司所犯的三大錯誤。
他提到的三大錯誤分別是:
- 擴張過程引入太多不合適的人,打壞了 Airbnb 的企業文化
- 錯誤的技術選型,將技術大量遷移到微服務
- 將客服部門外包,影響了客戶體驗
對於這三點,我的想法分別如下。
別搞砸了企業文化
我特別認同第一點,那就是擴張過程中,組織文化被擊碎了。
這一點我認為所有大型公司幾乎都有,組織文化這種東西,其實是一種環境塑造,你無法清楚說明白它到底是啥,但它就是存在於這個環境中,每個人的言行舉止都受它影響,而它的背後,其實是高階管理層的思維。
當高階管理層只有少數幾個人時,同步思維很容易,可一旦拿了投資人的錢,開始有擴張目標,此時團隊規模可能是以一倍、兩倍在成長,而且可能是連續兩三年都如此,這種過程就如文章所述,公司必然會引入更多來自大公司、有經驗的專業經理人與專家。
如果本來公司的管理階層有 20 人,大家都是 Airbnb 原生文化掛的,他們很認同 Airbnb 的文化,但擴張過程的引入的管理階層是 20、50、100 個在成長,其中有部分人認同 Airbnb 文化,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適應得很辛苦,或者認為 Airbnb 的工作文化大有問題。這些人既然來到 Airbnb,他們肯定也想要帶來改變,因此,他們會提出他們的想法。
經營團隊為了達成成長目標,也為了借鑒好人才的好經驗,採納這些新主管們的建議,這完全合理。但要判斷這些決策是否吻合 Airbnb 文化卻是難上加難。畢竟很多問題,其實不在決策的那一刻,而在每個執行過程中,經營層看到了決策提案,但一般看不見執行過程。
關於文化融入的問題,我們可以用以下概念解釋。
如果本來有 10 個人,這些人我們稱之為 Airbnb 原生種,他們的所有思維與行為都是符合 Airbnb 文化與價值觀。如果這時加入 1 個外來種,他進來後因為每天都跟這群原生種共事,即便他本來有些想法與原生種不同,一段時間後他也會被同化。因為這個地方就是這樣思考,這樣做事,你想好好做事就是融入這個環境。
10 對 1,有這樣的威力不奇怪。
但如果是 10 對 3,而且其中還有 1 位是屬於高階主管呢?難度就會高很多很多了,比例是個大問題,在幾公升的白色顏料中滴入一滴黑色顏料,你只要攪拌均勻就不容易發現,但如果滴了 10 cc,那狀況就不同了。
作者說規模擴張過快,一來是比例問題,二來是文化對齊(同化或融入)需要時間,但投資人不會給這樣的時間。
不過說真的,文化這種東西,在大公司的成長過程經常會經歷幾次重塑,有時是文化導致僵化,必須要調整,有時則是經營團隊的想法改變了,想要透過重塑文化來強調公司方向,有時則是經營團隊的組成改變,必須從初始團隊模式調整成傳業經理人團隊模式,這可能也會做出調整。
不是每個調整都有問題,但這種變化,對原生種們衝擊還是很大的,會覺得自己很喜歡的環境,竟然因為這些外來種而被改得亂七八糟。
但是否真的亂七八糟,還是原生種們沒有跟著公司成長呢?這沒人知道。
微服務 Microservice
第二點,資料有限,無法肯定,但或許也可以看看產品的長期方向,微服務的管理本來就沒想像的容易,但單體架構就很棒嗎?沒人能保證。
這種技術選型的問題往哪邊走絕對都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但系統架構的有趣之處在於,它會跟組織架構有很大的關聯性。
10 個人維護一個系統時,每個人都可以深入參與到這系統的方方面面,但隨著產品變複雜,一堆衍生模組跟服務持續開發,團隊人數也成長到 100 個人,此時你可能不得不做團隊分工,將模組、子系統、前後台的開發維護權限切給特定部門。如果團隊人數有 1,000 個人,很可能會再切一次。這種切分,很多時候是為了符合 R&R,也就是要讓權責清楚。
你可能會說有問題時就一起扛就好啦,幹嘛分這麼清楚?
但這就是公司規模變大之後必然需要面對的問題,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這麼想,而且也沒人能保證這麼想才是最好的,這種狀況下,組織架構就會大大影響系統架構。
團隊小的時候,所謂的好維護通常指的是純技術面,團隊長大後,所謂的好維護通常指我不用為了改一個東西要跟一堆人溝通,開一堆會議。我可以獨立作業,不需要經過其他人同意,這是我所謂的好維護。而為了做到後者的好維護,將架構拆乾淨,分工清楚,似乎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不見得非得用微服務才能解決,但切分,從技術角度或管理角度,其實都是正常的一件事。
外包客服
第三,客服團隊外包的議題,作者的立論主要著眼於客戶滿意度一來一回中間它認為影響是每年 10 億美元。我超級喜歡他將客戶滿意度提升 1% 能帶來 5,000 萬美元收益,正職客服可以帶來 10% 的改善,也就是 5 億美元收益這個概念。
因為我也是這種思維,從前客服被視為成本單位,但服務滿意度其實攸關續訂與推薦,我在《商業思維》這本書就有舉到一模一樣的例子,我認為客服是一個能創造長期收益的單位。
但我也能理解 Airbnb 會選擇將客服團隊外包這樣的決定,因為我也曾經歷過一樣的事。
一般會考慮外包客服,通常是因為在面臨跨國業務擴張時,客服團隊的建立與管理複雜度太高了。首先,如果你要在 30 個不同國家都有本地客服,他們說的語言不同,國家文化與民俗風情也都不同時,你的招募與管理都很難。其次,在快速擴張過程,你是要考慮自己慢慢建立,還是選擇將這項業務外包給專門做全球客服的 call center?
說真的,這又是一個選擇問題。
從年輕時候接收到的管理觀念裡,是不應該將核心能力外包出去,如果客服是 Airbnb 的命脈,那外包出去的品質將會直接影響公司存亡。而既然公司選擇將客服外包,那就意味著在經營層的想法中,客服並非核心。但就我印象所及,我記得 Airbnb 是早期談論 Customer Success 的公司之一,應該會很重視這塊才對。
不過這就是個商業決策,我們只能試圖解讀,但無法論斷對錯。
看這些案例其實非常有趣,但要直接評斷對或錯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都無法清楚的解讀當初做這些決策的真實原因。經營者經常得面對來自多方的壓力,而他必須在那樣的壓力下做出決策。
可又有誰能保證自己能想清楚,誰又能保證想清楚之後會不會犯錯呢?
如果你覺得我內容寫得還不錯,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每雙週會發送一封電子報到你的信箱。訂閱連結在這,過往的電子報也在這:Gipi電子報
也鼓勵你可以將我的電子報分享給你認為有需要的朋友們,也許你的舉手之勞,將會改變另一個人的思維與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