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如何避免雜事纏身

工作中如何避免雜事纏身

前兩天活動現場有位年輕夥伴問我:「怎麼樣才能避免身上有許多雜事?」我反問他:「為什麼老闆喜歡把雜事丟你身上?」

其實類似的問題我過去回答過許多次,我這次給他的回覆是:「拒絕雜事最有效的方法,是讓自己手上永遠有超級重要的任務。去承擔重要任務,你才有機會免於處理很多雜事。」

如果你手上沒有其他事,老闆手邊又有些事需要有人去處理,他覺得你有空,又好說話,自然就會丟到你手上了。

有句話或許不中聽,但我認為「手邊有很多雜事的人,往往也是沒有要事的人」。

幾年前有位學員在上完課後私下找我,他說他覺得有點迷惘,不知道該不該繼續目前的工作。他的工作是每天幫老闆處理一大堆事務,大到政府計畫,小到辦公室用據採購,老闆凡事都會問他,每天也幾乎都會丟事情請他幫忙。

並經常把「沒有你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工作了」掛在嘴上。聽起來他應該是老闆不可或缺的愛將。

我當時問他:「那你現在不是 VP 也該是個總監吧?」

他說:「沒有,我就是個 PM,公司有 GM、VP,還有幾個經理,但老闆最常把事情交代給我。」

我說:「那 GM 跟 VP 都會配合你做事嗎?還是你還要匯報給他們?」

他說:「要的,我還是要匯報給 VP。」

聽到這我直覺不太對勁,我又問他:「老闆大多交代你做的事都是哪方面的事啊?」

他說:「很多,很雜,什麼都會交代給我。」

我忍不住問他:「那不是雜工嗎?公司付你多少薪水?」

他說:「ㄜ,真的不多,4 萬而已。」

我說:「不想澆你冷水,但你真的搞錯了,你錯把需要當重要,也錯把需要當價值。」

真正重要的事都在 GM 跟 VP 手上,而他手上的,只是雜事。這雖然有點現實,但卻是血淋淋的事實。

因為過去 10 多年,我最少看過上百個案例。他們不是沒能力,而是沒有去爭取要事,而是被動接受雜事

當你手上有一件超級重要的任務時,你大可跟老闆說:「我手邊這個任務不容有失,需要更專注去搞定,無法承接老闆你提到的這件事,麻煩你找其他人。」

反之,若你手上沒有要事時,老闆當然會把雜事交辦給你。掌握一堆雜事的人,當然有其重要性,但價值不會太高。

前陣子看到有個人提到自己要離職了,然後覺得自己離開會帶給公司很大的損傷,因為他之前一個人做了五人份的工作。

如果你的工作是高度創意型工作,那強者的生產力確實有可能十倍於其他人,但一般我們不會說自己做了十人份的工作,我們只會強調自己的生產力很高。

會用三個人、五個人份的工作來描述自己工作內容的,絕大多數可能是掉入雜事的陷阱中。如果你處理的不是極端創意型的工作,你要如何在一天內完成五人份的工作?

如果這件事真的是事實,你覺得老闆真的會看不懂嗎?他沒有選擇用多一倍的薪水留你,就代表你可能搞錯了。有時候,你可能覺得老闆不懂,但其實沒搞懂的很可能是自己。

要讓自已手上擁有要事而非一堆雜事的關鍵有幾個:

第一,專業能力。沒有專業能力,老闆不會放心把重要的是交辦給你。

第二,Ownership。做事到位,且會想盡各種方法解決問題的工作態度,會讓人感到安心。

第三,主動爭取。我剛出社會那幾年,超過一半的重要任務都是我主動爭取來的,當老闆或主管問「這個誰有意願來負責?」,我通常是第一個舉手的人,我的任務都很難,但同時也很有價值。

第四,懂得拒絕。有些事可以幫,有些事則要衡量自己的時間與能力,不要承接過多的任務,也不要因為好奇而答應與當前重要任務無關的請求。拒絕他人的請求以及自己的好奇心,這可讓自己免於被雜事綁住。

所有心情:181鄭安宏、Landy Yu和其他179人

如果你覺得我內容寫得還不錯,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每雙週會發送一封電子報到你的信箱。訂閱連結在這,過往的電子報也在這:Gipi電子報

也鼓勵你可以將我的電子報分享給你認為有需要的朋友們,也許你的舉手之勞,將會改變另一個人的思維與習慣。

Read more

我與《原力心態》作者交流的收穫

我與《原力心態》作者交流的收穫

在六月初的時候收到來自天下文化的邀請,希望我能與 Frederik G.Pferdt 博士進行線上交流。不過這個交流因為我這邊的一些變故,所以改成我以文字進行提問,而博士則以書面回覆我的提問。 這本書剛出版時,我曾寫過簡短的推薦序,我的原文是:「《Google模式》告訴我們怎麼經營公司,這本書則讓我們知道如何啟發人。當 AI 解放了生產力,企業勝出的關鍵將是創造力,而正確的領導方式,永遠是員工維持創造力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這本書,被稱為《Google模式》的續篇,特別強調如何激發人、影響人,順應人的天賦去發展。因為過去幾年從事的大多是教育相關產業,對這些觀念與想法特別有感。 這本書中有許多觀點都引起我很大的共鳴,例如未來思考,鼓勵人們「準備好面對未來的心態」,不用停在現在,而是勇敢地思考未來,並主動迎向未來。找到並發揮自己的「X 特質」,這個 X 特質(Dimension-X)指的是自身獨一無二之處,你也可以稱之為天賦。 而 Frederik G.Pferdt

By gipi
AI 學習的悖論

AI 學習的悖論

「AI 讓你看起來更聰明,實質卻有可能學得更少。」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談論 AI 對學習的可能傷害,他的參考資料是來自一篇文章《The Myth of Automated Learning》。這篇文章提到一個蠻重要的概念。 當人們使用機器自動執行他們本來可以自己完成的任務時,會發生以下三種情況之一: 1. 他們的技能不斷提高。 2. 他們的技能退化了。 3. 他們永遠學不會這項技能。 這三種狀況分別容易發生在三類人身上: 1. 如果使用者已經是專家,AI 工具可以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技能。 2. 如果使用者尚未成為專家,而這項技能需要不斷練習,那麼 AI 自動化可能會導致技能退步。 3. 如果使用者是新手,而 AI 從一開始就執行任務,那麼這個人就可能永遠不會真正掌握這項技能。 作者舉的案例是工業時代,那些工匠等級的人,他們的工作被產線工人+自動化機器給大量取代,但這些生產線的工人離開自動化機器後其實什麼都不會。 對這個觀點我一半認同一半存疑,認同的點在於,產線工人熟悉的是機器操作,而工匠擅長的則是不靠機器來完成任務。哪個難度更高?通常是工匠。但從商業角度來思考

By gipi
互聯網女王 Mary Meeker 報告心得(2)-餐飲品牌 Yum Brands 的案例

互聯網女王 Mary Meeker 報告心得(2)-餐飲品牌 Yum Brands 的案例

這幾篇文章都是我觀看 Mary Meeker 2025 年報告後的一些整理跟心得。原始的文件可以參考:https://www.bondcap.com/reports/tai 本篇要聊的話題是在 75 頁看到 Yum Brands 在 2025 年 2 月開始推動旗下餐廳的 AI 化與數位化。 這份報告中可以看到的資料很有限,不過我對餐飲業的現況有點興趣,所以我請 ChatGPT 幫我針對 Yum Brands 使用 AI 的狀況做一些整理,發現一些比預期有趣的資料。 首先介紹一下 Yum Brands 這家公司,因為這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沒聽過,但說到他旗下的公司大家應該就知道這家公司的規模有多大了。它旗下的主要品牌有以下四個: * KFC(肯德基) 全球知名的炸雞品牌,在 150 多個國家擁有超過 27,000

By gipi
互聯網女王 Mary Meeker 報告心得(1) - AI 的任務,增效優先於降本

互聯網女王 Mary Meeker 報告心得(1) - AI 的任務,增效優先於降本

到今天才有時間把互聯網女王 Mary Meeker 2025 的報告好好閱讀一下,報告的原始網址在此,有興趣的人自行閱讀:https://www.bondcap.com/reports/tai 在報告的 68 頁中我看到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我結合圖表做說明。 下面這張圖是 BOND 團隊針對 Morgan Stanley 的一份報告作出的整理,這張圖主要強調的是許多大型企業(調查了 400 多家年營收在 5 億美元以上的企業)對 AI 的觀點是放在「營收與事業擴展」上,而非「成本降低」。 以下幾項是被 BOND 團隊歸類在「營收與事業擴展」的項目: Production / Output (提升生產產出) ~70% Customer Service(提升顧客服務品質) ~65% Sales

By gi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