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槓桿,讓管理變省力的 4 個重要技巧

管理槓桿,讓管理變省力的 4 個重要技巧

當管理者將時間花在正確的地方,他所花的一分力氣將會帶來多倍的效益。例如招募、教育訓練、會議、制度建立等等。

很多資深工作者即便擔任了多年的管理者仍然不懂得拿捏「自己做」與「指導別人做」之間的分際,導致有很多明明該由部屬完成的工作還是握在他手上,而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也常常因為這樣的主管而出現瓶頸,這其實對團隊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

管理者應該在哪些層面思考管理槓桿呢?除了培訓外,我認為最常見的有以下幾個部分。

招募,找到對的人

招募到對的人是第一步,你找來的人應該要能節省團隊的工作時間,而不是加重你的工作量,如果你找了一個能力不到位、態度不正確的人,你必須要花很多時間教他、管理他,在他工作出包時幫他收拾,當他鬧脾氣時花時間跟他溝通,當你手下有幾個這種人,你會疲於奔命。

在招募時,永遠要記得思考,這個人進來是能有效分擔部門與自己的工作量,還是反而給自己增加工作量

一個專業能力中上水平的人,但態度負面愛抱怨,你需要花很多時間教育外,他還會影響團隊的氣氛;另一個則是專業能力一般,但態度積極認真有熱情,會主動share團隊工作,後者雖需花時間培訓,但相較於前者所花的管理時間,選後者應該還是較划算的。

當然了,我們還是應該把時間花在找出能力與態度都正確的人,而不是隨便找人來充數,唯有找到對的人,你工作才會愈來愈輕鬆。

如果你發現你招進來的人每個都要你指導,那你應該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招募邏輯錯了。身為主管,如果始終是部門中專業水平最高的那個人,那你肯定會累死。請招募專業能力在你之上的人,如果預算不夠,請跟上級主管溝通,能否減少一個人力編制,但把預算放在招更好的人上頭。

找到對的人,並好好訓練他,短期會辛苦,但長期你會變得更輕鬆。

好好開會,減少會議

擔任主管,很多人上班的時間都花在開會上,而且會給自己很多理由,說自己應該要參加這些會議,因為你必須要給建議、必須要做主,但往往就是這樣的想法害了自己。

你總會有一堆會議需要參加,有些甚至還設定為每週開。當會議全面攤開後,你就發現,你的行程完全不是由自己的自由意志來決定,而是由你的部屬、你的協同部門來決定。

你必須要搞清楚,哪些會議是你真的該參加,而哪些只是淪為列席。排除那些非必要的會議,偶爾缺席一些例行性會議,你會發現你在會議中的角色並不如你自己想像的重要,其他人其實也能把會議運作得很好,你不用太過擔心

然後,當別人要你參加會議,別隨口答應,你需要先問問對方,要你出席的原因是什麼?如果對方也講不清楚,那這會議不參加也罷。很多時候,你聽完就會知道有其他人能代替你參加,或請對方在會後發結論給自己就好。別害怕拒絕邀請,因為你要對自己的時間負責。

減少開會,給自己保留時間,也給團隊保留時間

建立流程與制度

建立工作流程可以讓團隊的工作效率與品質提升,好的主管一定會花時間將工作流程建立起來,並妥善進行管理。

我剛出社會時,我們部門內有一個 onboarding 流程,按著這個流程,我可以在2小時內自己將電腦的工作環境建立好,並可以開始工作。然後有另一個程式開發流程與完整的文件,可以讓我這種完全沒經驗的人可以在一週內完成一支可執行的程式。

流程不僅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讓對事情仍處於一知半解的人,在流程的幫助下交出一定品質的產出。

有些人很反對建立一堆 SOP,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

1.SOP 無法枚舉所有可能的狀況,所以面對例外時無效。但一萬都沒解決,還談什麼萬一?先讓大多數的事情可以做,對於例外問題再做討論來修正或擴充原來的 SOP。

2.SOP 會抑制創意,也會讓人做起事來像機器人。這點不能否認,如果你看著食譜做菜,用什麼鍋子、開多大的火、要加多少油,溫度幾度時放蒜頭爆香,接著放多少肉,幾分鐘後關小火繼續悶煮⋯你依食譜上的步驟進行,應該可以炒出水平不低的料理,你每次都按著這樣步驟進行,每次應該都可以煮出類似的口味,但要你對這道菜稍作變化時,你可能完全不知如何下手。

我認為,在沒有任何規範或大家對規範十分陌生時,SOP 可以讓所有人有個快速的參考標的,就算不懂,依著 SOP 進行,也會比盲目亂竄有效。

在企業經營,若你面臨團隊初創、流動率高的狀況,SOP可以幫助團隊更快步上軌道,但這時必須要搭配訓練來協助員工獲取SOP所涵蓋的知識與技能,讓大家了解 SOP 為什麼會這樣制定,唯有當大家都清楚、明白 SOP 制定的前因後果,員工們才有能力去修正這個 SOP,也才不會被侷限。

其實 SOP 並不是法律,也不是定律,它是可以隨著時間而變動的,它是用來輔助我們把事情做對(do the thing right),但是否做了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就要看制定與執行 SOP 的人們是否有認真看待了。

善用工具

簡單的說,就是花錢買時間。如果你知道有一些工具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幫助團隊改善效率。就算老闆不撥經費,在費用不貴的狀況下,我還是會建議你花點錢。

畢竟時間是自己的,用點錢買回很寶貴的時間,實在太划算了。不過如果可以,還是盡可能去說服老闆囉!

你決定留什麼人,團隊就會長成什麼樣

針對「招募」這件事的重要性,以下也分享一個真實案例。

差不多去年的時候,我接到一通電話,聊到一半我跟對方說:「你決定留下什麼人,就決定你團隊最後會長出什麼樣的文化。」

電話那頭,他問我:「老師,你的意思是要我開除掉這個人嗎?」

我說:「我沒有給你任何建議,如果你問我意見,過去我在面臨一樣的問題時,我的答案是『是』,我也確實承受了一段陣痛期,不過大概就是一兩個月的時間,之後確實就順了。」

他說:「但重建團隊很累。」

我說:「是的,但困在原地就不累嗎?現在不主動重建,到時就是被迫重建。你為了這個人,幾乎每個禮拜都跟我花一堆時間討論,我每次跟你聊,你最少都花了 1/3 時間跟我聊這個人造成的問題,我相信在其他時候,你花在這個人身上的時間肯定也很驚人,到底為什麼?」

他說:「我知道他的問題,我光是跟他溝通,以及處理他跟其他部門之間溝通的問題,就花了我大把時間。現在他搞到其他部門的人都群起反彈,但,我就是下不了決定。」

我問他:「我覺得或許你不是擔心重建團隊的問題,而是擔心其他事情,你覺得可能會是什麼?」

他支吾其詞了好一陣子,最後說了一句:「當初他是我找進來的,我還是不習慣當壞人。」

我說:「嗯,跟我想的一樣。但我們不當這個人眼中的壞人,除了你自己,其他人也得承受不做這個決定的後果,整個團隊幾乎都因為他而停擺,這道檻你是一定得跨過的。」

招人得花不少心思,如果招來的人顯然帶來太重的管理成本時,身為老闆,你還是得思考請這個人下車,客客氣氣的


過去 20 年的管理經驗,以及過去近 10 年的輔導經驗中,我始終認為懂得善用管理槓桿的管理者,經常是加倍省力的。

永遠不要用自己勤勞來掩飾管理上的怠惰,真正有效能的管理者,應該將重點放在建立一個可持續且具備擴散效應的管理機制上。

如果你覺得我內容寫得還不錯,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每雙週會發送一封電子報到你的信箱。訂閱連結在這,過往的電子報也在這:Gipi電子報

也鼓勵你可以將我的電子報分享給你認為有需要的朋友們,也許你的舉手之勞,將會改變另一個人的思維與習慣。

Read more

讓會議開的更有效率六個要點

讓會議開的更有效率六個要點

開會,是每個職場工作者都無法避免的工作任務之一,懂得開會的人,工作效率一般很好,也能透過會議解決許多的問題。但也有很多人即便開了數百次會,還是無法把會議開好。 如何開好一個會議呢?往下我將跟大家分享我過去開會的方法。 首先,請記得以下幾個原則,會議最忌以下幾件事: 第一,會而不議,大家聚在一起了,卻沒有討論什麼重要的事 第二,議而不決,討論了議題,但卻沒有做出任何決議 第三,決而不行,大家決定好怎麼做了,但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緊接著,就讓我們來看看有效開會的步驟與方法吧。 1.目的要清晰 年輕的時候如果有人邀請我去開會,我通常也不太問為何需要開這個會,而是先到現場再隨機應變,有時討論的議題我熟悉,我便能侃侃而談,但若是我不熟悉的主題,然後我也沒準備,去到現場大概就是幫忙製造二氧化碳。 年紀稍長,開始覺得時間異常重要,每次會議前我總會先詢問:「今天要討論什麼?會議結束後期望得到什麼結論? 」 若今天是專案啟動會議,那你的目的是取得大家的承諾,你一定要把你要他人承諾的事情寫在專案議程中,並逐一獲得大家的承諾;如果是決策方案會議,那你要把候選的方案條列,並說明不同方案間的優劣

By gipi
例行性會議,反應了一家公司管理的素質

例行性會議,反應了一家公司管理的素質

要看一個主管的管理品質,就看他怎麼開例行性會議的。 只要讓我參與幾次例行性會議,我就知道團隊目前的問題在哪了。 例行性會議會凸顯以下資訊: 1. 團隊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彙整資訊。 2. 團隊是主動找答案,還是在等主管作主。 3. 主管是否善用引導與提問來提升團隊能力。 4. 會議的主軸是否清晰,反應了團隊運作是否高效。 5. 團隊是缺乏意願、意識、能力任一或多種。 其實例行性會議就是團隊運作的縮影,這是團隊慣性,騙不了人。 你相信嗎?只要改變例行性會議的報告內容、進行方式與跟進工作,團隊的整體能力也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這就是我常講的「管理槓桿」,從小的改變來撬動大的變化。 幾乎每個公司、每個部門都會有例行性會議與報告,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樣的會議很沒意義,就是大家形式上做做樣子,把要講的講一講就結束了,但如果,你希望把管理做得更到位,那例行性會議對你來說就非常關鍵,重要性甚至遠高於月會。 例行性會議是你跟團隊互動的好機會,而月會一般是面對老闆,兩者的對象不同,重點不同,報告方式也不一樣。 本文我暫且回到例行性會議上,身為一個主管或會議主持人,在聽工作報告時,

By gi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