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開發

從 20 哩行軍的故事,看如何面對不確定性

產品開發

從 20 哩行軍的故事,看如何面對不確定性

幾年前吉姆柯林斯出版了《十倍勝》這本書,書中談到了 20 哩行軍的故事。後來這個故事被廣泛地拿來作為商管的教材,多數的觀點談論的是關於紀律,部分則更著重於探討不確定性。 多年前我在講專案管理課程時,我也會以 20 哩行軍作為開頭的案例,鼓勵大家思考,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到底能學到些什麼。今天我想用這篇文章,再次深入探討這個故事所能帶給我們的啟發。 不過因為年代久遠,許多的史料以不全然可考,我僅就我能收集到的部分做了考究,內容肯定不完整。加上歷史往往是成功者撰寫的,所以真相是否真如往上文件所陳述我也不得而知,但我們姑且把這當成一個半虛構的案例來討論,試著從這個案例中有所學習。 關於背景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地理知識的擴展,探險成為一種流行的活動。許多國家對於探索未知的極地地區充滿了熱情,尤其是南極點被視為人類尚未征服的最後邊疆。 與此同時,探險也被視為國家實力和民族自豪感的象徵,成功抵達南極點不僅能為國家帶來榮譽,也能吸引資金和支持。 而在當時,有兩支比較知名的南極探險隊,他們的領隊分別是: 羅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是挪威探險

By gipi
馬斯克談產品研發過程可能犯的錯誤

產品開發

馬斯克談產品研發過程可能犯的錯誤

今天下午看到一個 2021 年 Elon Musk 接受專訪的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705r8ICkRw 裡頭提到蠻多產品開發的觀念,包含需求、分工,以及工程師的職責,我個人認為非常值得一看,以下我幫大家摘要了部分我有感觸的內容。 讓你的需求更簡潔 簡化需求,而非複雜化需求,許多工程師會傾向於增加需求或規格,但真正好的做法應該是減法。這個減法理論從 Steve Jobs 到 Elon Musk 都非常推崇,我個人也認為是很關鍵的議題。 在一個產品中,增加東西是容易的,但往往會增加複雜度,當我們總想著增加時,思考解決問題方法時,我們往往只有「增加」這個方向,而不會想著「減少」與「重新設計」。這其實也是所有技術債的成因之一。 而習慣用加法的產品,很容易模糊了產品的焦點。 當產品核心功能不具備競爭力時,很多產品團隊會開始想給客戶更多,而更多經常意味著失焦,

By gipi
讓 AI 生成程式,後續維護至關重要

產品開發

讓 AI 生成程式,後續維護至關重要

近期因為研究 Github Copilot,也一併看了 Figma to code 相關的服務,因為我想生成式 AI 會影響的並不單純是寫程式本身,而是直接影響了整個軟體開發生命週期。 釐清需求,我會考慮直接用 Figma 或其他設計工具搭配 AI 模組直接跟使用者溝通,然後若有雛型可以直接使用應該是非常快的。設計,Figma 應該就夠好用了,Figma to code 還能直接轉出前端程式碼跟 UI flow,也可以省下一些功夫。 Canva 或 Adobe 的工具也能轉成 html,也能省下一些功夫。Pseudocode to code,將虛擬碼轉成程式碼,目前還沒找到其他可以將規格直接轉成後端程式碼的工具,但合理來說,一些做軟體設計、UML 或者 pseudo code 相關的工具應該能做到。 程式撰寫、code review、

By gi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