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要趁早
上禮拜演講完,有個年輕夥伴來問我:「老闆希望我接主管,但我總覺得自己還不到位,不知道到底要不要接?」
我跟他聊了約 10 分鐘,了解了他過去曾經當過主管,但狀況不是很好,很擔心自己搞砸了。可我從他的描述中大概推論出,所謂的搞砸,不過就是成果不如預期,而且在當時的狀況下,可能也非戰之罪。
我問他:「會想當主管嗎?」
他說:「會想,可是會擔心。」
我說:「你老闆都不擔心了,你擔心什麼?當他從幾個人中選擇了你,那就代表你已經是最適合的人選了,最少這點你可以放心的。」
他問我:「可萬一搞砸了呢?」
我說:「沒有搞砸的問題,頂多就是不符預期,但你只要想想,交給你,你可能做出一個 75 分的結果,但其他人可能連 60 分都不到。你已經是目前的最佳選擇了。」
聽到這,他感覺好多了。
最後我提醒他:「如果上次當主管的經驗中,有些你覺得需要修正的,就不要犯相同的錯誤,趁這次改一改吧。」
還記得我在 8 年前的十年回顧活動上,我曾建議大家「凡事要趁早」,因為年輕就是本錢,有很大的犯錯空間,而且愈早接觸許多是,為人生帶來的複利效應愈大。
帶人要趁早
不管你當不當主管,你都要趁早學會帶人,自己會跟教會別人是兩件事,而學會教人是人生很重要的課題,能教人,一般意味著你對知識的理解到了另外一個層級,從自己會,到教會一個人,到可以一次教很多人,這對自己能力的提升幫助很大。
此外,隨著你的資歷漸長,你總會負責愈來愈難的任務,如果你想要展現專業能力,很多時候你是需要帶領團隊一塊把事情完成的,否則你的貢獻與能力就會侷限在一個範圍之下,而帶人,是領導團隊的基本,所以你遲早得要學懂。
另外,當你帶的人夠多,你的溝通能力、同理心、耐性、抗壓力也會得到提升,這對你將來教育孩子很有幫助,這是我親身體悟。
嘗試要趁早
我在這十多年嘗試過很多不同的工作性質,如果我覺得我該做些什麼事,我大多會先去試試看,如果工作時間不允許,那就自己用下班時間嘗試;如果公司內不允許,那我就到外頭做;如果經濟上不允許,那我就改用其他方法;如果無法大規模驗證,那就先局部試行。
寫部落格、寫專欄、做訂閱、當講師、當顧問、搞運營、做內容、做行銷、弄數據....這些都是我自己多年來嘗試而得來的結果,因為提早嘗試,所以更清楚每件事是否適合自己,以及未來能否派上用場。
記得,沒有人是真的毫無限制的,差別在於有些人願意去找方法,但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沒辦法。
我在分享時說過一句話:「每個人對於現況多少都有所些不滿,而且大多想過可能的解法,差別只在於你們有沒有行動,去嘗試那些解法罷了。」
我到現在都還在嘗試新東西,一方面是好奇心,想知道更多可能性,二方面是面對未知的未來,持續學習還是重要的。
犯錯要趁早
延續嘗試要趁早,其實當那些嘗試中的事情還不是你的主業時,你犯錯的成本是很小的,因為頂多就是浪費了一些時間或金錢,通常不至於讓你失去工作或者對工作有重大的影響,如果你連這些錯都不肯犯,那我相信你在工作上應該也綁手綁腳的。
而在工作上呢,我建議你也不需要擔心太多,沒有人期待你不會犯錯,通常我們只期待你不要犯低級錯誤與違反職業操守的錯。而且除非是後者,否則犯錯的代價通常不至於讓你失去這份工作,而錯誤的最大代價,大概就是讓你失去現在的工作。
我曾經分享說我在前公司時被記了六支大過,每支大過的背後都代表著我所犯的一些錯誤,犯錯會讓我警惕,並把該錯誤背後的根本問題給解決,但不會因此讓我下次不敢冒險與犯錯,畢竟犯錯後,自己與團隊所學習到的東西,遠比不敢冒險多太多了。
犯錯被究責的當下當然不愉快,但這些都會成為成長的養份。
你害怕犯錯,你就不敢嘗試,就不敢衝撞,就不敢大破大立,這不敢,那不敢,自然也很難有好的表現與成果。如果你已經功成名就了,或許你可以走保守的路線,但如果你還年輕,那你有大把的本錢去冒險與犯錯。
前陣子一個已經相對有經驗的朋友找我聊,他說他現在面對工作選擇的困難。
他過去的職涯經驗豐富,一路走來也算是順風順水,他現在之所以會面對選擇困難的主因是,兩份工作中,一份他很有把握能做好,是屬於他過去工作的延續。但另一份卻更吸引他,因為他很希望能玩玩新東西,只是那份工作有些不確定性,擔心自己搞砸了。
我問他:「搞砸了會怎麼樣嗎?」
他說:「履歷上就會多一個汙點。」
我問他:「這汙點誰說了算呢?」
他也是很有經驗的人,他想了想說:「好像也是,如果我不認為它是個污點,我總會找到能解釋的方法。我可能只是怕自己會失敗。」
我說:「愈是想要完美,想要沒有任何汙點,那你就會挑安全的選項,可人生追求的不是完美,或許是圓滿,或許是樂趣。你剛剛說你想玩玩新東西,那代表這是你更感興趣的項目,何不順著自己內心的渴望去思考。」
幾年前學院有個學生,年紀與我相仿,他在他熟悉的醫療產業中工作了將近 20 年。可他一直有轉換行業跟職能的想法,他想試試當業務,也想試試其他產業的工作型態。只是年紀有了,很擔心這樣的轉換風險會不會太大。
我問他:「你現在 40 歲,或許你可以問問自己,當你 45 歲又想到這件事情時,你會繼續撐著,還是很後悔自己沒有在 40 歲的時候採取行動?」
他說:「我想要試。」
他在三年前已經成功轉換了跑道,而且發揮得愈來愈好。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幾年後回頭想想,當年應該要去試,
可怕的是,連試的勇氣都沒有,多年後又陷入一樣的懊惱。
2025 年的開春,這篇趁早,送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