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牙必備-商業場合如何拒絕喝酒

尾牙必備-商業場合如何拒絕喝酒

在工作中,難免有些場合大家會喝酒,尤其是業務或擔任管理職務的人,而我們一般人在尾牙或聚餐時也難免會碰到需要喝酒的場合。最怕的是公司文化如果又是屬於愛喝酒的那類,你不喝好像不上道,老闆、客戶敬酒你不喝好像又不給面子,到底要怎麼辦才好呢?

想到剛出社會時血氣方剛,動不動就跟人乾杯,幾乎每一年的尾牙都是吐完後才回家,被別人勸酒時也很容易上當,沒兩下就喝了幾瓶,後來在看了《圈子圈套》這系列書後才知道喝酒也是很有學問的,該喝的喝,不該喝的就應付一下就好。

畢竟這種商業酒攤,很多都是在演戲,你喝得爛醉別人也不會覺得你真上道,可能還會覺得你真的很嫩。既然要演,很多招數就要拿出來用了。

裝剛剛健康檢查醫生說不能喝,裝酒量不好,裝精神不濟,裝剛剛去廁所吐過,裝跑廁所,裝接電話,各種裝。就看哪些方法有效,不過通常跟身體狀態有關的藉口是其他人比較難以拒絕的,你總不會想搞死我吧。

年輕時覺得一口乾杯才夠豪爽,才算上道,後來發現商場的聚餐就是逢場作戲,尤其是酒攤。

老闆想要展現他的權威,要你聽話,逼你乾了...
客戶想要看你上不上道,配不配合,逼你乾了...
還有一些不長眼的同事,沒頭沒腦的也要你乾了...
也有一些瞎起鬨的小笨蛋們,在興頭上也愛拚乾杯...
看懂他們玩的把戲是什麼,你想要滿足那些人就看你自己啦。

我看過很多喝醉酒之後失態的人,隨地大小便,吐的整個走廊都是,睡死掛在餐廳,跌倒被別人踩到骨頭斷了,趁酒醉亂抱同事,脫光自己衣服,借酒壯膽嗆老闆或跟沒大沒小的,這些人後來都要吃盡苦頭。

還有一些老闆很喜歡藉著飯局去觀察人,看看你酒後的本性如何,不要覺得這很陰險,因為如果公司要把一些重要的客戶或合作夥伴交給你去應對,他還是要盡可能確保你懂得如何應對這些場合,也想要知道你到底是不是酒前酒後兩個人。

反正呢,商場的飯局通常都是多重意義的,我們還是得看懂啦,不然很容易困在裡面覺得痛苦萬分。

之前我就遇過一個老闆是很喜歡在大半夜打電話或傳訊息給你,要你現在過去陪他喝酒的。這種局,就算被罵我也不會過去的,因為那根本是在消磨自己的身體,我工作到10點,回到家才休息沒多久還要陪你喝酒,喝完回來4.5點,隔天早上9點還要上班,這年輕的時候還勉強可以撐一下,30多歲後這根本是開玩笑。

重點是他很喜歡在酒局或飯局中給你做各種機智問答,答的不好你可能還有一頓苦頭吃,大半夜熬夜喝酒就已經夠累了,還要陪老闆玩這種遊戲,恕不奉陪。

飯局的多重意義

從上面這段看下來,大家應該不難發現其實商業飯局背後可能不是為了吃吃飯這麼簡單,常見的目的還有以下幾項。

觀察一個人的人品

飯局是蠻好觀察一個人的場合,這個人是顧著自己吃,還是會先服務他人?這個人懂不懂基本的飯桌禮儀?這個人喝酒有沒有尺度?當然了,如果你不小心喝過頭發酒瘋,充分的展現你的本性,這老闆也會看的一清二楚。

建立非正式關係

吃飯喝酒的場合,多多少少會聊一些跟工作無關的事,有時藉著氣氛或酒意, 說話難免大膽了一些,但這些大膽的話如果無傷大雅,反而會讓彼此的關係更緊密一些,互相交換一些秘密,會讓彼此的心更接近一些。這種無關工作與合約上的關係建立,經常發生在跨部門或跨公司的合作上。

如果你想搞懂這個飯局或酒攤背後的目的,你除了可以從主揪那邊探口風外,也可以透過觀察來掌握背後的目的。有時你可能想說吃飯就吃飯,哪來那麼多盤算,但如果你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我還是建議你多點心眼,搞清楚飯局的主揪到底抱持什麼樣的目的,這能讓你少踩很多坑。

如果非得喝酒怎麼辦?

不過如果你不好逃過這種場合,我還是有幾個很常用而且還蠻有效的閃酒方法:

第一,入座時盡可能挑選跟那些本來就不太喝的人一起坐,大家一起分散砲火是很不錯的選擇。然後,不要坐在主角附近,也不要坐在酒王旁邊,那些都是大家攻擊的炮火中心。

第二,不要坐在座位上等別人攻擊你,主動去跟一些人聊天,通常進入聊天狀態酒就會喝得少,你閒在那大家就會覺得你是不是無聊,想來撩你一下,這會讓你更煩。找一些人離開座位去旁邊聊,你可能跟這個人聊了20分鐘,才喝了半杯,回到座位上你就誇大一下說剛剛喝了好幾杯。

第三,不要讓別人幫你倒酒,盡可能自己給自己倒酒,自己倒維持半杯,別人幫你通常都是要滿杯的。

第四,如果有些場合難免要喝,那就要把 quota 留給那些一定要乾的對象,所以我會在飯局的早期就先去找過那些人,然後趁著大家都還沒喝 high 之前跟對方喝一下,這時對方也還不想乾杯,就可以比較簡單的過去了。

第五,多跑廁所。一來裝喝很多了,二來裝不行了,最好還可以帶一點走路搖搖晃晃的樣子,或三不五時摀住嘴裝得要吐的樣子,效果都很好 XD。

第六,身體不舒服是大絕。真的沒法,你就說最近剛去健康檢查,醫生交代不能喝酒。多數人都能理解,不大會逼你。

像我這種酒量差又經常是大家攻擊重點的,如果不懂閃,早就被灌死在餐桌上無數次了。這幾年真的幾乎都沒有在喝,頂多只是跟朋友去吃飯時偶爾喝喝啤酒這樣,這還是單純多了。

給職場工作者關於喝酒的建議

關於喝酒,最後還是有一些特別需要留意的事項要提醒大家。

第一,避免喝醉,不要隨意乾杯,也不要混酒跟空腹喝酒。因為你不知道喝醉的自己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第二,把誠意留給需要的人,如果你沒那麼能喝,那 quota 一定要留給老闆、客戶、合作夥伴或重要的關係人們,不要因為喝 high 了就來者不拒。

第三,跟主揪建立好關係,其實公司內經常會幫忙安排飯局或酒攤的人就是那些人,跟這些人關係好的話,其實可以避掉不少坑。

如果你覺得我內容寫得還不錯,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每雙週會發送一封電子報到你的信箱。訂閱連結在這,過往的電子報也在這:Gipi電子報

也鼓勵你可以將我的電子報分享給你認為有需要的朋友們,也許你的舉手之勞,將會改變另一個人的思維與習慣。

Read more

給 B2B 新創的五個關鍵建議 - from Y Combinator  Anu Hariharan

給 B2B 新創的五個關鍵建議 - from Y Combinator Anu Hariharan

近期在輔導一家 B2B SaaS 公司,這個領域算是自己熟悉且擅長的,有很多的概念幾乎在每次的輔導與參與過程中都會提到,包含市場定位、定價、客戶服務、產品組合、銷售管理等議題。 這兩天剛好在 Youtube 上看到 Anu Hariharan 的這部影片,覺得很有共鳴,分享給大家。 影片中提到 B2B 新創應該留意的五件事: * 打磨產品:許多新創低估了擁有真正優良產品的重要性,並錯誤地將募資視為產品驗證。 * 訂價過低:大多數 B2B 新創在早期都存在訂價過低的問題,未能充分體現產品價值。 * 聚焦客群:市場新創公司應聚焦於特定的早期客戶群,而不是試圖服務所有 B2B 客戶。 * 銷售迴圈:創辦人應親自參與早期銷售,直到銷售流程變得重複且可預測,再考慮聘用銷售主管。 * 財務自足:公司應致力於實現「預設生存」,透過營收支持成長,減少對外部融資的依賴。 專注打磨產品 「許多新創公司通常認為募資是產品好或獲得認可的信號,這是大多數創辦人犯的第一個錯誤。」 產品是 B2B 企業規模化與生存的基礎,

By gipi
管理槓桿,讓管理變省力的 4 個重要技巧

管理槓桿,讓管理變省力的 4 個重要技巧

當管理者將時間花在正確的地方,他所花的一分力氣將會帶來多倍的效益。例如招募、教育訓練、會議、制度建立等等。 很多資深工作者即便擔任了多年的管理者仍然不懂得拿捏「自己做」與「指導別人做」之間的分際,導致有很多明明該由部屬完成的工作還是握在他手上,而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也常常因為這樣的主管而出現瓶頸,這其實對團隊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 管理者應該在哪些層面思考管理槓桿呢?除了培訓外,我認為最常見的有以下幾個部分。 招募,找到對的人 招募到對的人是第一步,你找來的人應該要能節省團隊的工作時間,而不是加重你的工作量,如果你找了一個能力不到位、態度不正確的人,你必須要花很多時間教他、管理他,在他工作出包時幫他收拾,當他鬧脾氣時花時間跟他溝通,當你手下有幾個這種人,你會疲於奔命。 在招募時,永遠要記得思考,這個人進來是能有效分擔部門與自己的工作量,還是反而給自己增加工作量。 一個專業能力中上水平的人,但態度負面愛抱怨,你需要花很多時間教育外,他還會影響團隊的氣氛;另一個則是專業能力一般,但態度積極認真有熱情,會主動share團隊工作,後者雖需花時間培訓,但相較於前者所花的管理時間,選後者

By gi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