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信心的建立

關於自信心的建立
羅蘭:「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練習出來的。」

我從小時候開始,對自己一直也都沒什麼自信,我的體能不錯,但通常就是班級前三,我的腦袋還行,但也不會是班上最強,我對自己的外表沒自信,我甚至將小學畢業紀念冊上自己的照片剪掉。

大學時期,我因為成績不好,只會打球,打球甚至成了我唯一獲得自信的地方。出社會後,我雖然掛著研發工程師的職稱,但其實我程式一竅不通,學習能力也不好,連最簡單的程式都寫不出來。

搞到最後,我對自己的能力也喪失了自信。

每當我喪失自信時,我就會想逃避面對這些問題,像是剪掉畢業紀念冊上的照片,曠課不上課,迴避學習程式,只想著拖完上班時間快點下班。

直到我不得不面對,又或者是有其他事情讓我獲得了自信,我才能真正把一件事做好。

外表的自信,靠得是國中有些同學喜歡我,讓我覺得原來我沒這麼遭;課業的自信是我真的認真念書後,我還是能考上原先第一志願的研究所;寫程式的自信則是因為有人教了,而我也認真學了,並從中找到程式的樂趣。

我自己就是經歷過好些年的探索,才能掌握自信。

知道自己會什麼,能做到什麼所謂的自信

不是說那種覺得自己搞得定所有事,沒有事情難得倒自己。我認為這不是自信,比較像是精神勝利,因為你還不肯定會遭遇到什麼事,自信背後的支撐力道其實是薄弱的。

支撐我的自信背後的,是我知道自己會什麼,能做到什麼。

這句話並不意味著我只會做我擅長的,而是我知道自己正在做些什麼,然後知道可能的風險在哪,而我的能力或資源有多少的把握能把問題搞定。

當別人請我幫忙一件棘手的事情時,我通常會先密集花時間把問題釐清,而當我能說出「我覺得問題不大」時,通常代表我有信心能解決問題。這些在別人眼中困難的問題,我卻認為問題不大,這不是因為我小看了問題,反而是我看懂了問題

看懂問題後,能搞定,出手,這是自信,看懂問題後,覺得有風險,但願意承擔風險,出手,這是自信與勇氣的展現,看懂問題後,覺得搞不定,退出,這其實也是一種忖度時勢的態度。

自信,不意味著總是得迎難而上,而是知所進退

不是因為他比你優秀,而是他比你早學會

很多人的不自信是因為跟其他人做出比較,覺得某某人為什麼這麼強,而自己真的太弱了。

「OOO 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反觀我...」
「OOO 超強的,專案管這麼好,老闆也服服貼貼的,反觀我...」

年輕時候總會經常與別人比較,然後就覺得自己很弱。

後來漸漸發現有些我做得不錯的,對方反而做很糟。我得到的體悟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這件事,畢竟對方強的地方是我想要具備的。我發現他強的地方是因為「他比我更早學會」

專案管的好,是因為他很早就花時間去學專案管理,而我起步較晚。而我團隊帶的好,則是因為我花了較多的時間在那,並不是因為我比他強。

若你以為很多事都是天生的,那就會掉入天賦論的陷阱,天賦論是一種固定心態,你會認為很多事都是天註定,覺得自己改變不了現況,而覺得改變不了現況的心態,碰到陌生的事你就會退縮,這就恰恰是一種無自信的展現。

反之,當我把心態調整成「不是我比他差,而是我還沒學會」,那心境就會平穩許多。

不是自我麻痺,而是採取行動

延續前一點,如果我們成功說服了自己,但你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去學習那些你還不會的東西,那你的自信其實是一種自我麻痺,很容易變成「那又沒什麼,我只是不想幹而已」、「如果我認真起來...」。那最後的結果也不會太好。

建立自信的過程,其實是做出改變。

如果對外表沒自信,那就做出改變,如果對專業能力沒自信,那就專注學習,用工作成果說話。

當你願意正視自己的狀況,並且做出改變,搞定過往你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那自信就會慢慢建立。

曾有同事想要換個薪水比現在多 30% 的工作,但他覺得沒有人會接受,因為他對自己一點自信也沒有。但因為我知道市場的行情,我告訴他:「你就開,不到這個數字的你就拒絕。」

他一開始也是沒自信,但面試後發現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真的拒絕他開出的薪資,他的自信心就強了幾分。很多時候,缺乏自信是因為我們對現況一無所知。而要克服這問題,那就得採取行動。

一個不敢在公眾面前發言的學生,在幾次的嘗試後發現原來自己可以講得跟別人一般好,現在再也不怕在群眾面前發言了。

你得採取行動,自信才會降臨到你身上。對我來說,自信,確實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步練習來的。

如果你覺得我內容寫得還不錯,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每雙週會發送一封電子報到你的信箱。訂閱連結在這,過往的電子報也在這。
訂閱連結: Gipi電子報

Read more

我人生的四氣

我人生的四氣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因為我的職涯尚稱順遂,雖然挫折不少,但貴人更多,雖然挑戰很多,但我也大多一一克服。即便在 2022 年生了一場病,但幸運的是發生的早,動了手術後倒也沒有明顯的大礙。 我的人生走到現在,稱不上有多了不起的成就,但一步步走來,我還算很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些什麼,也有一些核心觀念在我心中支撐著我一路走來。 本篇文章是我在 2022 年時在學院開的一門課,我在課程的發刊詞上與大家分享的內容。 「剛好」的運氣 有些人喜歡用「倖存者偏差」來形容那些職場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覺得他們只是剛好成功了,而不是他們做對了什麼。 我常說自己是個幸運的人,所以我完全不否認自己的經驗帶有運氣成份,因為如果不是我遇到了對的人,如果不是我盯著的機會剛好出現,如果不是那個當下我是最適合的人選,如果不是我年紀更輕體力更好,如果不是我過去剛好有過類似經驗,很多事都輪不到我。 這些「如果...剛好」是運氣,可算起來也是一種個人的累積。 26 歲時,我成為當時公司最年輕的產品開發單位主管並兼任技術架構師,靠的是我前面三年的努力,如果我沒有花足夠多的時間去了解產品,也沒有站到一線去處理客戶

By gipi
4 種產品訂價方法與訂價策略

4 種產品訂價方法與訂價策略

過去幾年不論是顧問案,或者授課過程,在講授營收成長或利潤提升的過程,總會跟大家聊到關於產品訂價的議題。 因為產品的價格,基本決定了好幾件事: 1. 客群,100 元的餐點跟 400 元的餐點,滿足的需求不同。 2. 銷售通路與銷售策略,客群不同,銷售的方法也會有很大的差異,100 元的便當可以開便當店,甚至透過餐車銷售。但 400 元的餐點,你可能得開一間餐廳。 3. 利潤,能拉高價格應該沒人想賣低,如果拉高價格的同時又不會減少銷量,那何樂而不為。但許多經營者腦袋裡擔心的問題經常是「賣太貴沒人買怎麼辦?」。 4. 營運方式,為了賣更高的價位,通常需要思考這種「溢價」的價值到底從何而來,也就是我們憑什麼賣更貴?通常是因為品牌、稀缺性、獨特性、服務、體驗等為產品附加了價值,讓客戶心甘情願花更多錢。但為了創造額外價值,公司也需要去調整營運方式。 新產品的訂價很重要,既有產品的價格調整也一樣是一門學問。很多時候公司賺不到錢,或者賺得很辛苦,

By gipi
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6 種同事

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6 種同事

在剛出社會時,我對職場人際關係這件事仍處於懵懵懂懂的階段,覺得不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交往,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我認真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維持對每個人的基本禮節,但我並不是一個熱愛與擅長社交的人,所以在我工作的第一年,我部門內更擅長社交的同事,他獲得的能見度與目光其實比我更多。 我真正感受到人脈的重要性是在我出社會的第二年。 那一年我從台北調回台中,接手了一個團隊,我當時的主管在公司內的角色舉足輕重,手下帶領個 5-6 條產品線,也經常要對公司的高層報告,加上他是公司主力產品之一的早期開發者,所以在公司內算是很得人敬重的那種人。 我在他手下的時間大約一年半左右,期間他讓我見識到了職場人脈的威力。 第一,他有一群年資跟他相當的朋友,這些人因為我們經常一起用餐,所以我跟他們也很熟。他們經常會跟我分享很多公司的秘辛,以及正在發生的事情。除此之外,也會在我需要協助的時候,出手幫我協調,讓我做起事來更順暢。 第二,他的上級關係很好,老闆會將比較複雜,難處理的工作任務優先指派給他,並直接給予兵權,讓他更容易運作。不只直屬主管,更上一級的主管也很信任他,所以當上級發現他們交辦的任務可能超出我主管的權

By gipi
建立信任感的五大元素

建立信任感的五大元素

過往我在談溝通問題時,我通常強調形式、文字、工具都是次要。因為我認為溝通問題的核心,往往在於雙方的互信基礎,或者稱之為信任感。 為什麼當你提出一個提案時,老闆會要求你準備好完整的報告資料,但另一位資深同事卻只要口頭告知呢? 為什麼當你被指派一個任務時,老闆會要求你每天要跟他回報進度,而且他還要看到具體的工作產出,但與你同期的另一個同事卻只要在每週週會時報告就好呢? 為什麼負責同樣工作的兩個人,在報告過程,一個人被各種拷問,另一個人老闆則是聽完後就放行呢? 你可能會覺得老闆差別對待,但回過頭來想想,為什麼老闆會差別對待呢? 我們可以從自身的經驗出發來思考這件事,我們對待身邊的朋友也不是同等待遇。有些朋友你可以放心把東西借給他,因為你知道他不會不還你,但有些朋友你則會非常謹慎,會問他幹嘛不自己買?借了何時要還?這其實也是一種差別對待。 就像我有個朋友每次約會必然遲到,我當天一定會打兩通電話提醒他不准遲到。但那些總是準時的朋友我就不會這麼幹,因為我相信他們不會遲到。這也是差別對待。 我們本來就會因為一個人的狀態,而決定我們對待他的方式。 而決定我們怎麼對待一個人的因素很多,可

By gi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