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pi

gipi

商業思維

數據力:績效指標管理的核心觀念

上上禮拜被問了一個關於學習過程的指標設計的問題,我才發現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如何正確的設計指標,其實指標的意義並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好的指標設計是可以協助我們理解現況、找出問題並校正方向,本篇的閱讀與理解可能會花上 30 分鐘,但如果你有以下幾個問題,我相信你會有收穫的。 1. 看了很多 OKR 跟 KPI 的文章還是不知道如何有效的設計指標 2. 訂好了指標,但管理還是卡卡卡,總是找不到關鍵問題 3. 跨部門時,大家都只顧自己的 KPI,時常要開一大堆會 4. 組織愈大,管理愈來愈複雜,到底是團隊問題還是我的問題? 花點時間看這篇文章,我相信上述問題在這篇文章中都有解。 指標管理的基本觀念 本篇的開頭,我想先跟大家聊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領先指標( leading indicator )與落後指標( lagging indicator )。 領先指標與落後指標 落後指標基本上都是結果,例如業績表現、服務滿意度、品牌知名度等等,而多數公司的 KPI 其實都是落後指標;那領先指標是什麼呢?基本上就是在一件事情發生前的早期徵狀,

By gipi
數據脈絡與三種應用

商業思維

數據脈絡與三種應用

上篇文章中我與大家分享了「企業經營的本質」,從企業若要永續經營應該具備使命與願景開始,進一步談到長期發展所需的兩大要素市場擴張與投入長期研發,並帶出自由現金流以及盈利之間的關係,今天我則要跟大家分享在商業思維學習中,超級關鍵的一個觀念「數據脈絡」。 什麼是脈絡? 脈絡在不同領域的解讀略有差異,但我主要以認知心理學的解讀為主,脈絡所談論的是人在認知過程中對客觀事物所具有的前後、上下、左右等各種背景關係;甚至還包括從事認知活動時活動者的大腦中原有知識之間、原有知識與當前認知對象之間的關係,以及先後所具有的情緒狀態之間的關係。 聽起來很複雜,我姑且用一個案例讓大家體會,每當我問企業如何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時,你必須要往回推它曾過了什麼事。 首先可能會問它在市場擴張上做了什麼?它是否有持續投入研發,接著你會想了解它的錢怎麼來? 接著可能會繼續問它是靠什麼盈利的?當這些問題都能被解讀後,我們便可以說我大致了解了這家公司的發展脈絡。 所謂的脈絡,其實就是那條能清楚解釋現況的關聯路徑。 企業是如何盈利的? 好了,回過頭來談我們的主題,假設企業經營過程,需要透過追求盈利來創造自由現金

By gipi
企業經營的本質

商業思維

企業經營的本質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企業經營的本質」,企業經營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家企業存在的原因,某種程度上就等同於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追求的東西。 如果你問比爾蓋茲他當初為什麼創立微軟,他會告訴你他有一個遠大的理想,那就是讓所有人桌上都有一台電腦,不過經過多年發展後,微軟強調他們現在致力於「幫助全世界的每個人、每個組織都能貢獻更多、成就更大」。 你問 Google 兩位創辦人,Google 長期追尋的目標是什麼,他們可能會告訴你「匯整全球資訊,供大眾使用,使人人受惠」,圍繞著這個目標,Google 到非洲透過熱氣球提供 WIFI 服務似乎一點也不奇怪。 同樣的問題問阿里巴巴馬雲,他的答案則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所以從淘寶、支付寶到阿里雲,阿里巴巴其實都在服務企業,一直做 2B 端的生意。 「幫助全世界的每個人、每個組織都能貢獻更多、成就更大」、「匯整全球資訊,供大眾使用,使人人受惠」、「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幾句話敘述了這幾間企業存在的原因,以及長期追尋的價值,這是一種稱之為使命的東西,任何你能講得出名字,且佩服他們達成的成就的公司,在官網上你總能看見它們的「使命宣言」。 企業要匯聚一群

By gipi
沒有「限制」,意味著沒有目標與計畫

職場與工作技巧

沒有「限制」,意味著沒有目標與計畫

限制,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負面詞彙,因為限制代表著約束,代表著邊界,代表著有許多事不能做。 有本書叫《美麗的限制》,書中作者希望人們正面地去看待限制,他在書中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我覺得蠻貼切的,這也算是生活中的洞察。 如果在一個遊樂園裡,幅員廣闊,四週都沒有任何的籬笆或圍牆,你會發現多數人都會聚集在特定的位置上,但當你把人規範在特定的範圍內時,你會發現人們往往會在這個範圍的四處探索,籬笆跟圍牆其實就是限制,他限制了你的行動範圍,但可能反而讓你探索了更大的區域,這是一種有限制與無限制狀況下可能發生的現象,以下我從專案管理來敘說我的觀點,在無限制的狀況下你不見得能做出好的東西,反而當我們把一些條件限制住,你更能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案, 沒有時程限制,你不會思考最有效率的方法; 沒有經費限制,你不會思考最佳而非最貴的解決方案; 沒有人力限制,你可能不會思考什麼樣的團隊組成與人數才是對的,你不相信人月神話,但你可能反落入人月神話的陷阱。 造一艘太空船 想像一下,老闆有一天跑來跟你說:「Gipi,你去做一艘太空船出來。」 身為專業的 PM,你一定會這樣問:「老闆,請問你製作這艘太空船的

By gipi
兩個案例看大公司體系的力量

經營管理

兩個案例看大公司體系的力量

有個朋友公司請了一位新任的業務副總,過去的背景是上市公司的 business head,過去不只揹業績,也扛損益。當初請他來也是希望他能扛起公司主要產品線的損益,但到職半年,卻發現對方似乎沒有符合他原先的期待。 我們在聊的過程我了解了他的期待,以及對方所展現的成果,我覺得彼此存在認知的落差。 在上市公司扛損益,其實真實損益數字、產品折扣、費用率、headcount,很大比例都是老闆跟財務部門討論後算出來的,一個 business head 的工作核心,主要是業績,但對成本與費用能決定的比例可能不到 20%。 但在現在的公司扛損益,意思可能是營收、成本、費用都要自己去思考。哪邊多花一點,哪邊少一點,要砍一個 headcount 還是多一個,多出來的放哪邊,什麼市場利潤不好應該放棄....這些可能都是他的任務。 這兩種都是扛損益,但所需要的能力差異超級大,他過去在上市公司所擅長的事,跟現在可能只有 60% 是重疊的。也就是說,他還有 40% 需要學習的地方,你得給他時間,並協助他搞定。 這是很多中小企業老闆無法理解的地方,

By gipi
正向思維,方法總比問題多

職場與工作技巧

正向思維,方法總比問題多

還記得我剛開始在網路上寫部落格時,經常會有人留言問我問題,我回答時總會建議他們往好的方向思考,也會跟他們說其實多數人並沒有那麼惡劣,你碰到的問題有時只要轉個彎就能解決了,不要擔心。 因為我的回應方式大多偏向正向鼓勵,所以那時朋友就覺得我根本是一個超級樂觀跟正面思考的人。不過觀眾多了,總也會出現另一種聲音,他們會告訴我「你沒有碰過壞人」、「你的運氣很好,都碰到好老闆」。 言外之意,他們覺得我之所以如此樂觀是因為我很幸運,而不是我用對了方法。 轉眼過去將近 20 個年頭了,我當然比剛出社會時成熟許多,但我回過頭去看自己當年對事情的看法,我覺得心境沒有太大的改變,我還是相信人性本善,我還是認為工作中碰到的事都會有解決方法,我還是相信這世界有希望存在,我還是很樂觀。若要說有什麼不同,我想主要在我處理問題的方式跟應對技巧都有顯著的進步吧。 我曾分享過我帶小孩去辦護照的事情,我覺得有些事情有解法,那就按著解法去做,如果沒有解法,那就是幾百塊的事情,不需要為了幾百塊而打壞一天的心情。 有一次因為紅綠燈的左轉燈還沒亮,我急著轉,轉過去後馬上被警察攔了下來,當下覺得有點倒楣,但我也沒有為難警察

By gipi
手把手,或許不是最好的領導方式

生活雜感

手把手,或許不是最好的領導方式

以前我對手把手帶著學有一種偏好,認為這可能是讓一個人最快成長的辦法,過去我也確實有很多這方面的成功案例,所以我對此堅信不疑。 但在學院期間跟大家一起學習的過程,我完全感受到群體學習的力量有多可怕,也親眼見證手把手教學所看不到的可能性。 我回想起我在陪孩子學習的過程,手把手,有可能是一種不敢放手的表現。 當我愈想把每個層面都照顧好時,孩子反而錯過了新的可能性,因為我會想讓他避開我認為的每個坑,會想讓他按著我認為對的方向去走。 「我認為對的」、「我經歷過的」其實是一種限制,因為它不見得是總是對的,更不會總是最好的選擇。我的手把手,反而成了孩子的上限,也成了學員或部屬的上限。 我愈想讓他們避開我踩過的坑,卻反讓他們喪失了學習機會,他們沒有機會在面對問題時深入思考,甚至自己在嘗試過後進行調整,讓經驗成為他們最好的老師。 往下思考時,我曾問自己:「我到底在怕什麼?」 我是擔心他們犯錯嗎?還是擔心自己從此沒有存在感?事實證明,我確實有我懼怕的東西。而上面這兩個,很可能都存在。 當我意識到自己內心的恐懼,我才能面對這些恐懼,並克服它。我想起多年前我師傅對我說的一句話:「你就是犯過很多

By gipi
從 20 哩行軍的故事,看如何面對不確定性

產品開發

從 20 哩行軍的故事,看如何面對不確定性

幾年前吉姆柯林斯出版了《十倍勝》這本書,書中談到了 20 哩行軍的故事。後來這個故事被廣泛地拿來作為商管的教材,多數的觀點談論的是關於紀律,部分則更著重於探討不確定性。 多年前我在講專案管理課程時,我也會以 20 哩行軍作為開頭的案例,鼓勵大家思考,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到底能學到些什麼。今天我想用這篇文章,再次深入探討這個故事所能帶給我們的啟發。 不過因為年代久遠,許多的史料以不全然可考,我僅就我能收集到的部分做了考究,內容肯定不完整。加上歷史往往是成功者撰寫的,所以真相是否真如往上文件所陳述我也不得而知,但我們姑且把這當成一個半虛構的案例來討論,試著從這個案例中有所學習。 關於背景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地理知識的擴展,探險成為一種流行的活動。許多國家對於探索未知的極地地區充滿了熱情,尤其是南極點被視為人類尚未征服的最後邊疆。 與此同時,探險也被視為國家實力和民族自豪感的象徵,成功抵達南極點不僅能為國家帶來榮譽,也能吸引資金和支持。 而在當時,有兩支比較知名的南極探險隊,他們的領隊分別是: 羅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是挪威探險

By gipi
對人工智慧對齊問題的探討

學習

對人工智慧對齊問題的探討

先前我們曾在一篇文章中談論到會限制 AI 發展的因素,其中一項是關於人類的限制。這邊的限制涉及法規以及道德層面的議題,也正是因為這些議題過於複雜,所以推進速度並不算快,因為這涉及對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安全議題。 如果 AI 失控,做出對人類有害的舉動時,人類已將大量的控制權交給 AI,那人類該如何自保? 這裡頭涉及了事前的干預,也就是避免 AI 產生這類意圖,或者在產生這類意圖時,有機制能防止他採取行動。而涉及了事後的補救,也就是當事情已發生,還可以如何回復原樣。但現階段討論較多的,大多是事前干預。 但事前干預,該如何干預?什麼樣的干預方向才恰當?這些問題暫時都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們需要做出對齊,確保我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一致。 而「AI 對齊」(AI alignments)就是應確保 AI 的行為能與人類價值觀相匹配,確保 AI 以對人類和社會有益的方式行事,不會因此侵害人類的人身安全與和權利。 今天看了一篇騰訊研究院的文章(大模型時代AI價值對齊的問題、對策和展望),有些不錯的收穫。加上內容大多是基於英美語系國家的的科學研究,而非中國本地,

By gipi
客戶不回訪、不續購,不見得是產品有問題,問題很可能出在這

經營管理

客戶不回訪、不續購,不見得是產品有問題,問題很可能出在這

近幾年,還是有許多企業在跟我討論關於產品改善的問題,但有許多問題聊到最後我都發現,問題或許不見得出在產品本身,而出在營運上。 首先還是跟大家分享兩個有趣的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我一位賣健康食品的朋友 Jack,有次跟他閒聊時他提到了客戶回購這件事。 Jack:「我做電商銷售健康食品已經 2 年多了,目前每月營業數字也破百萬了,但回購率一直上不去,去年努力了一整年,回購率好不容易從 12% 提升到 15%,但感覺已經是上限了,最近在想到底要不要調整一下產品。」 gipi:「你做了什麼?為什麼會覺得是產品問題?」 Jack:「該做的促銷都做了,回購的折扣我覺得也很不錯,但回購就是上不來,所以覺得很可能是產品有問題。」 gipi:「剛剛簡單查了一下,網路上似乎沒有什麼負評,感覺不是產品問題。」 Jack:「但目前實在想不到其他原因了。」 聽完他的描述,我問他:「客人們買回家後有沒有開封吃,或者持續吃,這個你清楚嗎?」 Jack:「這不確定,但應該都會吃才對。」 gipi:「這樣吧, 請你從那些應該回購卻沒有回購的客人名單中挑選100位,打電話逐一跟他們確認兩件事,第一,

By gipi
關於自信心的建立

學習

關於自信心的建立

羅蘭:「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練習出來的。」 我從小時候開始,對自己一直也都沒什麼自信,我的體能不錯,但通常就是班級前三,我的腦袋還行,但也不會是班上最強,我對自己的外表沒自信,我甚至將小學畢業紀念冊上自己的照片剪掉。 大學時期,我因為成績不好,只會打球,打球甚至成了我唯一獲得自信的地方。出社會後,我雖然掛著研發工程師的職稱,但其實我程式一竅不通,學習能力也不好,連最簡單的程式都寫不出來。 搞到最後,我對自己的能力也喪失了自信。 每當我喪失自信時,我就會想逃避面對這些問題,像是剪掉畢業紀念冊上的照片,曠課不上課,迴避學習程式,只想著拖完上班時間快點下班。 直到我不得不面對,又或者是有其他事情讓我獲得了自信,我才能真正把一件事做好。 外表的自信,靠得是國中有些同學喜歡我,讓我覺得原來我沒這麼遭;課業的自信是我真的認真念書後,我還是能考上原先第一志願的研究所;寫程式的自信則是因為有人教了,而我也認真學了,並從中找到程式的樂趣。 我自己就是經歷過好些年的探索,才能掌握自信。 知道自己會什麼,能做到什麼所謂的自信 不是說那種覺得自己搞得定所有事,沒有事情難得倒自己。我認為這不

By gi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