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性思維最大的風險

線性思維最大的風險

企業如何實現指數型成長這篇文章中我提到企業不該抱持線性思維,因為線性思維的邊際效益其實是在下降的,你必須擁抱指數思維,才可以讓公司成長速度加快。

而最近幾年,我認為抱持線性思維的企業陣亡率會非常高,主因在於國際政經情勢導致的原物料價格波動,數位廣告的成本上升,人事費用的增加,這些都不是線性的。當你用線性成長的角度看待營收時,公司的利潤表現肯定是隨著外部環境而劇烈波動,而且通常都是往壞的角度發展。

剛好最近我跟一個朋友聊到類似的議題,我拿的是人生的案例來解釋這個概念,因為人生的支出也是波動的,如果我們的收入是線性成長,那肯定也有風險

關於這個議題我曾在一篇舊文中探討過,大家或許也可以回顧一下:月薪不到五萬不要儲蓄,從企業自由現金流運用來探討背後思路


線性思維

當我們今天抱持著線姓思考的角度來看待自己這輩子的收入與支出,那可能的狀況是長這樣。

我們的收入隨著年紀增加逐步上升,但上升的比例不高,很可能就是每年固定調薪 3-5%,而我們的支出,可能是因應物價上升,每年可能也會有一定比例的增加。(我暫且忽略退休後的狀況)

但我們都知道,現實世界不是這樣的,我們的收入與支出,其實都不是完全的線性

我們可能會換工作,在短時間內讓收入上升一個台階,所以收入與支出的樣貌可能會長的像這個樣子。

但我們也清楚,我們的支出也不是線性的,我們可能因為買房、買車、結婚生子、長輩生病或自己生病而讓支出瞬間增加。當這些大筆支出發生時,我們通常得靠著手頭的現金來支應,而那些持續性的支出,如房貸、車貸、孩子的教育費用等,則需要透過增加常態像收入來讓每月的可支配所得處於較健康的狀態。

所以當我們用線性思維來面對波動性的問題時,就容易出現經常性的赤字,也就是入不敷出的狀況。

非線性思維

面對這種問題,有兩個常見的思考方向。

第一種,是用線性去對抗非線性

盡可能換更高薪的工作,靠著穩定的收入來壓過非線性變化的支出,這就像下面這張圖一樣。我們選擇用固定收入來抗衡不穩定的支出成長。

第二種,則是用非線性來對抗非線性

讓自己不是領固定薪資,靠的可能是具備變動薪資的工作,或者是兼差,抑或是靠投資或其他被動收入來墊高收入

當然,如果你同時能有多種穩定收入源這是再好不過了。而這也是我看許多人能實現財富自由很重要的做法。

讓自己擁有好的薪資收入,同時也擴增其他收入源,當薪資收入已經能 cover 你的支出時,額外的收入源將成為你應付波動支出的重要武器。


人生不是線性的,而是波動的,重新思考自己的收入源,用非線性或指數思維來面對人生的財務問題。

同樣的概念也適用於企業經營。

如果你覺得我內容寫得還不錯,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每雙週會發送一封電子報到你的信箱。訂閱連結在這,過往的電子報也在這:Gipi電子報

也鼓勵你可以將我的電子報分享給你認為有需要的朋友們,也許你的舉手之勞,將會改變另一個人的思維與習慣。

Read more

給 B2B 新創的五個關鍵建議 - from Y Combinator  Anu Hariharan

給 B2B 新創的五個關鍵建議 - from Y Combinator Anu Hariharan

近期在輔導一家 B2B SaaS 公司,這個領域算是自己熟悉且擅長的,有很多的概念幾乎在每次的輔導與參與過程中都會提到,包含市場定位、定價、客戶服務、產品組合、銷售管理等議題。 這兩天剛好在 Youtube 上看到 Anu Hariharan 的這部影片,覺得很有共鳴,分享給大家。 影片中提到 B2B 新創應該留意的五件事: * 打磨產品:許多新創低估了擁有真正優良產品的重要性,並錯誤地將募資視為產品驗證。 * 訂價過低:大多數 B2B 新創在早期都存在訂價過低的問題,未能充分體現產品價值。 * 聚焦客群:市場新創公司應聚焦於特定的早期客戶群,而不是試圖服務所有 B2B 客戶。 * 銷售迴圈:創辦人應親自參與早期銷售,直到銷售流程變得重複且可預測,再考慮聘用銷售主管。 * 財務自足:公司應致力於實現「預設生存」,透過營收支持成長,減少對外部融資的依賴。 專注打磨產品 「許多新創公司通常認為募資是產品好或獲得認可的信號,這是大多數創辦人犯的第一個錯誤。」 產品是 B2B 企業規模化與生存的基礎,

By gipi
管理槓桿,讓管理變省力的 4 個重要技巧

管理槓桿,讓管理變省力的 4 個重要技巧

當管理者將時間花在正確的地方,他所花的一分力氣將會帶來多倍的效益。例如招募、教育訓練、會議、制度建立等等。 很多資深工作者即便擔任了多年的管理者仍然不懂得拿捏「自己做」與「指導別人做」之間的分際,導致有很多明明該由部屬完成的工作還是握在他手上,而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也常常因為這樣的主管而出現瓶頸,這其實對團隊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 管理者應該在哪些層面思考管理槓桿呢?除了培訓外,我認為最常見的有以下幾個部分。 招募,找到對的人 招募到對的人是第一步,你找來的人應該要能節省團隊的工作時間,而不是加重你的工作量,如果你找了一個能力不到位、態度不正確的人,你必須要花很多時間教他、管理他,在他工作出包時幫他收拾,當他鬧脾氣時花時間跟他溝通,當你手下有幾個這種人,你會疲於奔命。 在招募時,永遠要記得思考,這個人進來是能有效分擔部門與自己的工作量,還是反而給自己增加工作量。 一個專業能力中上水平的人,但態度負面愛抱怨,你需要花很多時間教育外,他還會影響團隊的氣氛;另一個則是專業能力一般,但態度積極認真有熱情,會主動share團隊工作,後者雖需花時間培訓,但相較於前者所花的管理時間,選後者

By gi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