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閥值」的思考
閾值,英語是 threshold,概念有點類似於臨界值,通常泛指達到某個數值之後會發生的事情。
會想跟大家聊閥值這個主題,主要是因為在生病的那段期間,有次跟一個朋友聊天,他隨口說了:「你這麼樂觀的人,怎麼可能因為壓力導致身體出問題。」
當下我回答他:「我也不知道,但就覺得撐不住了。」
但這個問題讓我思考了好幾天,我腦袋裡感覺有些想法,但又說不上來。那段時間我有找了一些關於情緒、心理影響身體的資料,後來看到一篇的主題提到,所有的心理議題都會影響到生理。
你以為心理的東西是虛的,是沒有實體的,但其實情緒也是一種生理反應,腦袋中的念頭也是一種生理反應後的結果,一切都在你身體中運作。
仔細想想,還真有道理,心理,這是刻意被從人體器官中抽離出來的概念,但其實它也是身體的一部分,而非獨立在外的東西。中間也看了許多文件,想說趁機搞懂這些觀念,未來可以把自己照顧的更好。我忘了看了多少資料,但我自己隱隱有個想法。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個閥值,如果一個人的快樂程度是有分數的,滿分是 10 分,最低分是 1 分。
9 分快樂或樂觀的人,看起來應該比分數長期處在 4 分的人有本錢。而這也是我們說「快樂、樂觀的人應該比較不會….的基礎」
但我仔細想想,似乎不是這樣的,因為長期在 9 分的人,其實他的身體很習慣處在那樣的狀態,所以當他的快樂降到 7 分時,他很可能就有明顯的不適感,就會覺得很多事都不對勁了。而長期在 4 分的人,他可能能忍受到 1 分時才引爆。
9 分的人,引爆的閥值是 7 分,4 分的人,閥值則是 1 分。
大家的閥值不會處於相同的狀態。9 分的人其實只有 2 分空間,4 分的人反而有 3 分的空間。
這跟你平常的狀態有關,而你的身體會適應了這種狀態,並自己調節。而一旦產生變化時,身體得調節到另一個狀態,而這個調節,很可能就是以疾病的方式出現。
回想起我有個天性樂觀,人生自在的朋友,我根本無法相信他會有得抑鬱症的一天,我從小與他認識,他總是陽光,總是樂天,總是給人帶來溫暖。但他在一次的工傷後將自己封閉了起來,覺得自己人生沒了希望,覺得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
這些年過去,不論家人朋友如何協助他,他仍走不出來。或許,人的情緒或感受無法用一個具體的數字來衡量。
但這件事總是在提醒著我自己,關注自己的變化勝過於關注絕對數字,經常進行自我覺察而非等到無可挽回時才採取行動。
我現在會特別留意自己的狀態,避免自己觸到閥值,但這只是一種防範於未然。
但我很相信心理影響生理,也很相信每個人閥值不同這樣的概念。
如果你覺得我內容寫得還不錯,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每雙週會發送一封電子報到你的信箱。訂閱連結在這,過往的電子報也在這:Gipi電子報
也鼓勵你可以將我的電子報分享給你認為有需要的朋友們,也許你的舉手之勞,將會改變另一個人的思維與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