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對情緒的反思
早上運動,想說順便聽兩本書,看到之前看過的《非暴力溝通》,剛好最近對情緒這件事有新的體悟,就點開來重聽一次。
非暴力溝通中的關鍵四步驟:
- 觀察事實而不評論。
- 辨別並表達自己的感受。
- 表達自己的需要。
- 用正向的語言提出明確的請求。
重新再聽一次盧森堡博士所講述的案例,覺得多數對話過程的情緒衝突,往往在於情緒對情緒,而非事實對事實,也很少清楚的表達感受與提出真正的請求,我們只有情緒。
在情緒下說出的話,做出的行為,得到的經常是更多的情緒。
開會有人遲到時,有人會說「你每次都遲到,我們都習慣了」,對方可能會反駁「我很久沒遲到了,上次遲到的原因我也說明了,是從客戶那邊趕回來晚了,我也有先傳訊息跟大家說我會晚一點,你這是什麼意思?」
情緒開頭,情緒回應,這是多數時候溝通無效的關鍵原因,而情緒往往帶來更多的情緒。
當發生一件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時,先想想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的情緒,引發情緒背後的感受是什麼?
覺得自己不受尊重,覺得對方是刻意如此,但這可能不是事實,而是一種猜測。但這些不見得是事實的感受,經常引發情緒,而控制不了的情緒,會反應在你的行為與言語上。
而表達感受,是非常需要練習的,從祖父母、父母一代我都能觀察到,大家都是擅長表達情緒與要求,所以許多的用語聽起來都像是情緒勒索。因為表達感受有時是一種讓人害羞的事,你是否能很自然地說出以下這些感受用語。
「我覺得很受傷」、「很為你感到開心」、「我覺得沒受到尊重」、「我覺得自己被差別對待了」、「我覺得很羞愧」....表達真實感受,其實是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展現出來,這對很多人來說其實是困難的一件事。
因為這反應了自己更深刻,想要隱藏起來的深層感受。
「我怕別人會覺得我很玻璃心」
「我怕別人會覺得我自尊心太強,沒有抗壓力」
「我怕別人會更直接說出他們的想法」
「我怕別人會發現我其實沒那麼好」
「我怕我之前做不好的地方會被發現」
覺察感受時,我們可以試著去挖掘自己感受背後的感受,只有這樣,你對自己的認識會愈來愈深刻。
最近的新體悟是關於情緒與感受,一個人在擁有正向情緒與感受的狀況下,大腦是處於開放,且願意接受的態度,身體也會相對放鬆,此時溝通的成功率會大幅上升,學習與做事的成果往往也會比較好。
處於這種狀態下,精力的耗損一般也會很慢,也會讓人展現更積極的一面。
傳統管理中,有一派顯學,那就是用負面情緒與誘發壓力感來促使人產生動機會行為,但這種方式的續航力一般很差。也很容易導致管理者與部屬之間缺乏真實信任,搞到最後彼此都很累。
另一派方法則是,讓人擁有正向情緒,並直率溝通彼此的需要與請求,讓彼此的方向一致,並擁有強烈的互信基礎。在這種狀況下,工作仍然有壓力,但多數的壓力通常來自於事,而非人。
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優先著重於情緒跟感受,早期可能會多花點時間,甚至用自己不習慣用的溝通方式,但當你好好用,用習慣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心境變得沉穩,情緒也經常都處於正向,與旁人的關係變好,自己生活也變得更快樂了。
如果你覺得我內容寫得還不錯,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每雙週會發送一封電子報到你的信箱。訂閱連結在這,過往的電子報也在這:Gipi電子報
也鼓勵你可以將我的電子報分享給你認為有需要的朋友們,也許你的舉手之勞,將會改變另一個人的思維與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