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I 為何遭遇反彈?

DEI 為何遭遇反彈?

前陣子跟一位朋友在聊 DEI 的話題,談到在川普當選後有多家美國企業調整了 DEI 政策,再談到為什麼 DEI 的推動遭到反彈。

我針對這件事說明了我的觀點其實很簡單:「過度極端的理念,絕對不會形成社會共識。

極端是什麼意思?就是 100% 符合 DEI 的定義,不容一絲絲違背。不論在什麼場合,碰到什麼類型的人,都應該符合 DEI 原則,否則就不是 DEI,就不應該。

舉例來說,之前吵得很兇的性別認同議題,如果一個生理男性,他的性別認同是女性,所以她認為自己應該上女廁,應該去女澡堂,應該能參加女性專屬的活動甚至競賽。

你接受嗎?

再舉個例子,為了符合 DEI 原則,所以公司的董事會與高階主管的成員中,必須要有一半的女性,且有 20% 的拉丁裔成員。但我公司經營時,我正好找到了一群很棒的人,但這些人碰巧都是男性,這是否意味著我要放棄這些很不錯的男性候選人,改成找女性?

找到優秀且適合的人才已經不容易了,還要遵守這些比例規則,你會怎麼選擇?

灰色地帶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其實都不是極端黑或極端白,而是有許多灰色地帶存在。而且絕大多數時候,我們大概都會落在這個灰色地帶。

就像我前面舉的兩個例子,你心裡可能能認同這種設計背後的考量,但是當這這成為一個絕對需要依循的原則時,你會陷入糾結。

以性別認同為例,我能認同且接受一個人對自我的性別認同(100% 認同),但使用女廁的部分我有一些顧忌,但還能接受(80% 認同)。但我不認同用女澡堂、參與女性專屬活動或競賽(0% 認同)。

所以我在性別認同這議題上,我並不是什麼都能接受,我有部分接受,部分不接受。

請問,我這種狀態是符合 DEI 還是不符合呢?

這邊有個美國加州的新聞,大家或許也可以看看新聞所談到的內容後,反思一下如果是你,你能否接受。

美國加州男跨女囚犯在女監性侵女囚使對方懷孕,辯稱「我對女性不是威脅」 | No Self ID Taiwan 反對自我宣稱性別
2021 年美國加州通過了參議院第 132 號法案 (SB132),允許仍留有陰莖的男跨女進入女子監獄;該法案的全名為《跨性別尊重、施為與尊嚴法案》(The Transgender

一個人自我的性別認同是值得尊重的,但是當這件事缺乏配套,因而衍生出更多問題。尊重一個人的權益,但若因此造成更多人的權益受損時,這就不是一個單純認同或反對的議題了

董事會與高階主管團隊的組成,我認同要有多元組成(100% 認同),所以我可以在招募時拿掉各種眼鏡,盡可能去多方找尋合適的人才。能找到很好,但沒找到也不是我歧視這些人,只是沒找到適合的。

設定比例或許是作為一種保障,但強加比例在激烈的競爭商業環境中是否合適?我不認為是。

所以我贊成應該要有多元組成,但我反對強制比例,所以最後可能是 15% 或 8% 的比例,但我覺得我已經用行動支持了多元。但從規定上來說,我只實現了 75% 或 40%,這等於在這個議題上,我的選擇也是灰色的。

很多事不能簡單的劃分為支持 DEI 或反對 DEI 兩個族群。我想像我這種人應該不少,我們在不同的議題上,很可能支持程度都有所不同。

中間選民的困境

其實 DEI 的問題,跟台灣政治環境也有很高的相似度。

台灣除了鐵桿藍綠白支持者外,還存在很多中間選民,這些中間選民很可能是根據議題跟人來決定他的選票。而不是單純支持特定黨派。

但是當一個中間選民跳出來抨擊某個政策或政治人物的行為時,很容易就被另一方的支持者定位成另一方的鐵桿支持者。

舉例來說,某人抨擊了綠營的某個立委,就會被說是藍營或白營的同路人。可其實你只是針對這個某個事件,甚至不是針對這個立委個人,更不是針對綠營。但網友就直接把你貼標籤了。

政治世界中,也不是只有鐵桿支持者在,還有很高比例的中間選民。他們在某些議題上會偏綠,但同時也支持了藍營的民代,還可能在價值認同上偏白。這樣的人或許在任一族群中都是不受歡迎的,因為他們不夠純粹。或者說,他們不像鐵桿支持者一樣極端

中間選民的困境在於,他其實只是在表達他對某事、某人的觀點,並不是想要站隊,但他的不純粹,卻經常成了他被別人攻擊的導火線。久而久之,這些中間選民會選擇默不作聲,或者被推往另一個族群去。

對百分之百支持 DEI 的人來說,我不純粹,我沒有支持所有的 DEI 倡議,所以我不是 DEI 支持者。而對那些百分之百反對 DEI 的人來說,我支持同婚腦袋有問題,我認同性別認同違反社會善良風俗。

我可能變得兩邊不是人,但很有趣的是,極端的人總認為自己才是社會的主流聲音。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很多人只是為了避免被扣帽子,所以選擇做政治正確的迎合。當有一天不需再忍受時,他們便會奮起反彈。


之前針對 DEI 我也寫過一篇文章探討品牌在談論 DEI 時的成功跟失敗案例。

從 Jaguar 重塑品牌談 DEI 推行的困難
Jaguar 重塑品牌,拍了一段廣告,這個廣告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但看得出來想強調 DEI。但這種純粹各種人種、性別,著不同顏色衣服一起入鏡的方式還是覺得很粗糙,顯得很刻意。 Jaguar 原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tFIrqhfng 有爭議的案例 過去幾年因推動(蹭) DEI 而衍生的爭議事件中,還有幾個有印象的: 第一,百威啤酒在 2023 年選用跨性別網紅作為代言人,引發全球範圍的消費者抵制,導致公司市值損失超過 10 億美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GDPlG42bU 第二,迪士尼將經典角色白雪公主重塑為黑人演員飾演,作為推動種族多元化的行動。不過許多觀眾對此反應不一,有人認為這是創新和包容的進步,也有人批評改編過度偏離原版故事,使觀眾感到不滿。 黑皮膚小美人魚:https://www.

從這些案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所謂的認同 DEI 而做出的設計,以及為了 DEI 而 DEI 中間的差異。前者從概念、意境到呈現都沒有刻意強調 DEI,但閱聽者能感受到;後者卻直接強化了視覺上的衝擊,刻意放大了 DEI 想傳達的意念,反而讓人反感

這世界存在各式各樣的人,每個人本來就不應該因為他的種族、性別、生心理特徵而喪失生而為人的權益。但社會的進步本來就是緩慢的,你很難靠著一道法令或強加的社會約束便要所有人都遵從你所提出的新觀念。

你真心認同,非常棒,那就按著你的想法去行事,用行動支持這個理念。

但請不要忘記,那些不支持者,或局部支持者,他們也是某種形式的多元族群,他們也需要你的尊重。千萬別將這些人排除在外。

與這位朋友的對話,我最後以一句簡單的對話結尾:「極端,本身就不多元,探討多元,卻不接受灰色地帶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如果你覺得我內容寫得還不錯,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每雙週會發送一封電子報到你的信箱。訂閱連結在這,過往的電子報也在這:Gipi電子報

也鼓勵你可以將我的電子報分享給你認為有需要的朋友們,也許你的舉手之勞,將會改變另一個人的思維與習慣。

Read more

給 B2B 新創的五個關鍵建議 - from Y Combinator  Anu Hariharan

給 B2B 新創的五個關鍵建議 - from Y Combinator Anu Hariharan

近期在輔導一家 B2B SaaS 公司,這個領域算是自己熟悉且擅長的,有很多的概念幾乎在每次的輔導與參與過程中都會提到,包含市場定位、定價、客戶服務、產品組合、銷售管理等議題。 這兩天剛好在 Youtube 上看到 Anu Hariharan 的這部影片,覺得很有共鳴,分享給大家。 影片中提到 B2B 新創應該留意的五件事: * 打磨產品:許多新創低估了擁有真正優良產品的重要性,並錯誤地將募資視為產品驗證。 * 訂價過低:大多數 B2B 新創在早期都存在訂價過低的問題,未能充分體現產品價值。 * 聚焦客群:市場新創公司應聚焦於特定的早期客戶群,而不是試圖服務所有 B2B 客戶。 * 銷售迴圈:創辦人應親自參與早期銷售,直到銷售流程變得重複且可預測,再考慮聘用銷售主管。 * 財務自足:公司應致力於實現「預設生存」,透過營收支持成長,減少對外部融資的依賴。 專注打磨產品 「許多新創公司通常認為募資是產品好或獲得認可的信號,這是大多數創辦人犯的第一個錯誤。」 產品是 B2B 企業規模化與生存的基礎,

By gipi
管理槓桿,讓管理變省力的 4 個重要技巧

管理槓桿,讓管理變省力的 4 個重要技巧

當管理者將時間花在正確的地方,他所花的一分力氣將會帶來多倍的效益。例如招募、教育訓練、會議、制度建立等等。 很多資深工作者即便擔任了多年的管理者仍然不懂得拿捏「自己做」與「指導別人做」之間的分際,導致有很多明明該由部屬完成的工作還是握在他手上,而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也常常因為這樣的主管而出現瓶頸,這其實對團隊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 管理者應該在哪些層面思考管理槓桿呢?除了培訓外,我認為最常見的有以下幾個部分。 招募,找到對的人 招募到對的人是第一步,你找來的人應該要能節省團隊的工作時間,而不是加重你的工作量,如果你找了一個能力不到位、態度不正確的人,你必須要花很多時間教他、管理他,在他工作出包時幫他收拾,當他鬧脾氣時花時間跟他溝通,當你手下有幾個這種人,你會疲於奔命。 在招募時,永遠要記得思考,這個人進來是能有效分擔部門與自己的工作量,還是反而給自己增加工作量。 一個專業能力中上水平的人,但態度負面愛抱怨,你需要花很多時間教育外,他還會影響團隊的氣氛;另一個則是專業能力一般,但態度積極認真有熱情,會主動share團隊工作,後者雖需花時間培訓,但相較於前者所花的管理時間,選後者

By gi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