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的四氣

我人生的四氣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因為我的職涯尚稱順遂,雖然挫折不少,但貴人更多,雖然挑戰很多,但我也大多一一克服。即便在 2022 年生了一場病,但幸運的是發生的早,動了手術後倒也沒有明顯的大礙。

我的人生走到現在,稱不上有多了不起的成就,但一步步走來,我還算很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些什麼,也有一些核心觀念在我心中支撐著我一路走來。

本篇文章是我在 2022 年時在學院開的一門課,我在課程的發刊詞上與大家分享的內容。

「剛好」的運氣

有些人喜歡用「倖存者偏差」來形容那些職場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覺得他們只是剛好成功了,而不是他們做對了什麼。

我常說自己是個幸運的人,所以我完全不否認自己的經驗帶有運氣成份,因為如果不是我遇到了對的人,如果不是我盯著的機會剛好出現,如果不是那個當下我是最適合的人選,如果不是我年紀更輕體力更好,如果不是我過去剛好有過類似經驗,很多事都輪不到我。

這些「如果...剛好」是運氣,可算起來也是一種個人的累積

26 歲時,我成為當時公司最年輕的產品開發單位主管並兼任技術架構師,靠的是我前面三年的努力,如果我沒有花足夠多的時間去了解產品,也沒有站到一線去處理客戶問題,更沒有跟其他主管維持好合作關係,我很難證明自己可以跟其他資深主管平起平坐,同時還能在技術上獨當一面。

34 歲時,我空降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剛開始只帶了 10 個人,半年後我帶了 80 個人,一年後我帶了將近 150 人,那一年我的職務連升三級,你說這是靠機運嗎?或許是的,但同一個時間點跟我一樣遭遇雷同機運的人,卻也沒有掌握到這些機會。原因就是我在承擔這些任務前,我早已經準備好我的心態與能力,讓我可以無縫一一接上。

我常說努力的背後,不是為了保證成功,而是為了讓自己的成功,不是單純仰賴運氣

在上專案管理的課程中,我經常說如何識別與處理不確定性,是成熟工作者與一般工作者的最大差別。當我們能將意外漸少,我們就可以降低成功背後的運氣成份。而這也是一個「做事到位」的工作者最基本的職業素養。

為了不錯過好運,我們要隨時做好準備,讓自己有能力接下每個「剛好」的運氣。做準備不是隨機的,這也是為什麼做選擇很重要,當你選擇好自己的職業方向,你會更知道該為未來準備些什麼。

「錯過」的底氣

在我年輕的時候,因為我工作尚算賣力,在公司有一定的能見度,有些看似不錯的機會也逐漸出現。我還記得在我工作的第二年,公司有個業務部門希望找我過去他們部門擔任技術 leader,但我沒有太多思考就拒絕了,因為我想繼續在本來的崗位上打磨技術。那時有人說我錯過了一個好機會,因為該部門的老大可是公司的當紅炸子雞。

時隔 4 年,我已經是公司新產品的產品經理,但我仍歸屬於研發部門,那時業務總裁曾單獨跟我聊,他希望我轉到他的團隊內,給的舞台不錯,也很有誠意。但我還是拒絕了,因為相較於負責業績,我還是更喜歡玩產品。這一次,有更多人來跟我私聊,認為我拒絕這個邀請很可惜。

當我做出選擇後,總會有人認為我「錯過」了什麼,如果我不知道自己選擇背後考量的是什麼,或許我也會覺得可惜。甚至在之後如果遭遇什麼不順遂,我很可能會回過頭來怪自己當初選擇錯了。

在我的觀念中,那些看似錯過的機會,是在我當下的選擇中,我認為相對較差的選項,是我篩選過的,並不可惜。如果最終事實證明我選錯了又怎麼辦呢?沒關係,因為我早就累積了足夠的實力,我相信我永遠有更多更好的選擇,而我有拿下這些機會的底氣。

人生有很多選擇,是一種能力的展現,而能堅定的做出選擇,則是一種對自身追求的把握。方向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少了很多猶豫考慮或後悔的時間,你會活得更高效。

不怕「錯過」,因為我知道自己在選擇背後的考量,
不怕「錯過」,因為我擁有找到下一個機會的底氣。

「放下」的勇氣

還記得在出社會的第三年底,我將自己投入三年的產品跟團隊交給另一個人時,我內心是十分不捨的,因為這意味著我得把我扶養長大的孩子交給別人,而我則要從頭開始建立一個新團隊,從無到有搞定另一個新產品。

那時我的主管告訴我:「你不放下手上的東西,哪有辦法拿另一個更重的東西。

放下,是為了更有餘裕讓自己往前走。

除了手上的權力、責任之外,關係、感情也是如此,很多事、很多人,我們可能都花了許多的時間經營與維持,但如果繼續堅持下去已經不見得是理智的做法,那用這些把自己困在原地,似乎也只是給自己增添麻煩。

過去好多次,我都曾經讓自己陷入放不下僵局中,放不下自己帶領的團隊;放不下自己累積的成果;放不下跟某個曾經要好,但卻早已破裂的關係;放不下努力了老半天,覺得再堅持一下就能撥雲見日的計畫。

這些放不下,有時只是自己捨不得已經投入的時間與精力,但我的內心知道其實當下有更好的選擇。不如放下這一盤棋,重新下下一盤棋吧,重啟新局,這是我在多年的經驗中學會的重要觀念。與其一直在原地僵持,不如認賠殺出,重頭來過吧。

「不計較」的傻氣

在出社會前,就常聽人說「吃虧就是占便宜」,一開始覺得這不知道是哪個傻子想出來的雞湯,但隨著出社會時間愈來愈久,我對這句話卻愈來愈深信不疑。

還記得 28 歲那年,我帶著我第一個從零到一開發的產品前往上海,希望能與當地各產品負責人們深入交流。我還沒過去前,當地一位台籍副總裁已經幫我招集了當地所有的產品總監,並表示希望能幫助我將我這個新產品加快推廣到上海、廣州等地。

這位副總裁我曾聽我主管提過,她是個非常樂於助人的前輩。那次去到上海,她不只安排我跟當地的產品負責人們與會,還帶我認識了幾位當地比較重要的幹部們。一場飯局後我問她:「為什麼會這麼無償幫忙我?」

她說:「你前主管不只一次跟我稱讚你,你前前主管也是我的好朋友,他們都有交代我,更重要的是,他們說你有個樂於助人的特質,如果我有需要,你肯定會大力幫忙。」

我聽完後覺得我好像把我前幾年的陰德值一次變現了,過去那幾年,公司內只要有人找我幫忙,只要我能力許可,我大多會提供協助。所以經常有不同部門的同事來尋求我的協助。偶爾會在協助過程獲得回報,例如一頓飯、一杯咖啡,或者是一段友誼。但我確實很少考慮回報。

那時有人說我很閒,甚至還有人覺得我很傻,因為我還花時間在網路上回答網友問題,甚至幫忙做履歷健檢,而這些我一直都是沒收錢的。

別人只看到我的付出,而沒有看到所獲得的,他們會覺得傻覺得閒,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我從幫助他人過程獲得的喜悅、他人的信任及友誼,以及多年之後各種意外的回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不要凡事追求立即性的回報,讓我的人生活得更加精采。

我還記得某次在一個公司的重要專案會議中,老闆問我主管:「為什麼這麼多有經驗的人當中,你要選舒帆當 PM?」

主管回答他:「舒帆的解決問題能力強,也願意撿很多事情起來做,更重要的是他還能跨部門溝通。」

老闆說:「因為他計較的少。」

這段對話當時讓我我印象深刻,我才知道計較的少原來也是一種優點。因為計較的少,很多事情不是利益優先,所以不會凡事計較,得失心會比較小,心境自然也比較不會有明顯波動。


我出社會的前三年,受到幾位 mentor 跟前輩的指導,讓我很早就培養為未來做好準備,讓未來每個機會發生時,我都「剛好」能接下。

而「錯過」的勇底則是在我工作了六七年左右才獲得的深刻體悟,人必須要有方向,也要愈來愈知道自己要什麼,你才不會害怕錯過。

「放下」的勇氣則是我花最多時間學習的,直到現在,我也還在學習當中。努力容易,放棄困難,爭取容易,放下困難,開始容易,結束困難。在不同事情的抓與放之間總是讓人倍感困難,但卻也是最需要學習的時刻,只有放下,才能更快的往前。

「不計較」的傻氣是我的人格特質之一,但我卻也建議大家可以活得不計較,這個不計較不是凡事不計較,而是在你有餘裕時,學著不計較,你的人生會少了很多利害得失的算計,也會少了很多影響心境的瑣碎事物。

如果你覺得我內容寫得還不錯,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每雙週會發送一封電子報到你的信箱。訂閱連結在這,過往的電子報也在這:Gipi電子報

也鼓勵你可以將我的電子報分享給你認為有需要的朋友們,也許你的舉手之勞,將會改變另一個人的思維與習慣。

Read more

看漫畫借鑑 AI 普及後可能產生的影響

看漫畫借鑑 AI 普及後可能產生的影響

現在武俠漫畫的系統中都會內建 AI 功能,昨天在看《天魔玩家》。主角可以身上的系統會隨時提供他故事劇情推進的選項,而在戰鬥選項中有一個進階的選擇,是讓 AI 代替他戰鬥。 而 AI 的戰鬥能力比主角更強,因為用各種招數的成功率都比主角高,連招也接得很順,甚至經常都是以輾壓對手的方式取得勝利。以弱勝強的狀況也經常發生,久而久之,主角愈來愈仰賴 AI。每次只要覺得打不贏,就想叫 AI 出來打。 殊不知,這個 AI 是有意識地,他總是以廢物來稱呼主角,並告訴他,他太過仰賴系統,太過仰賴 AI,這並不是好事。他只是一個看起來戰鬥力高的廢物,碰到基礎比自己好的人很容易就輸了,碰到比自己強的人更不用說,根本不敢自己應戰,只能託管給 AI。 剛開始主角並不覺得這有什麼,有系統這麼好用的東西幹嘛不用,只要戰鬥力可以提升就好,基礎的內力跟體力有那麼重要嗎?然後託管給 AI 就能贏,這也是我能力的一部分,為什麼不用呢? 直到一次出任務,

By gipi
內部歸因,解決問題的答案往往在自己身上

內部歸因,解決問題的答案往往在自己身上

在 2015 年,我剛空降到新公司,當時我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了解公司跟部門當下的狀況,也跟相關的利害關係人們聊過了一輪。 我跟團隊說,我們需要協助業務團隊解決他們的問題,我要 PM 去參加業務部門的週會,並且準備報告去跟業務主管們同步狀況。 PM 告訴我:「這好像不是我們可以做的事?」 我還跟團隊說,現在整個公司的研發流程或系統非常混亂,我要從你們之中調派人選去導入合適的工具跟建立流程,解決現在我們遭遇的問題。 團隊成員問我:「我們可以自己做這件事嗎?不需要公司更高層的主管決定嗎?這責任應該在高層。」 我的說法是:「等待不會帶來好結果,過去你們已經等待夠久了,這些事都沒有發生過,所以我們先思考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現況。」 上述兩件事,後來得到的結果都是好的,即便過程中有遭遇了一些阻礙,但都能被一一克服。 而在當時我又看到公司的產品沒有人專責開發與維護,尤其是關於用戶使用體驗的部分更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那時我跟業務部門主管提到說要挪動一部份資源去改善產品,他雖然認為有必要性,但他也告訴我:「我覺得這應該是客服部門要想的問題。」 我告訴他:「現在產品的體驗已經影響到業務銷

By gipi
4 種產品訂價方法與訂價策略

4 種產品訂價方法與訂價策略

過去幾年不論是顧問案,或者授課過程,在講授營收成長或利潤提升的過程,總會跟大家聊到關於產品訂價的議題。 因為產品的價格,基本決定了好幾件事: 1. 客群,100 元的餐點跟 400 元的餐點,滿足的需求不同。 2. 銷售通路與銷售策略,客群不同,銷售的方法也會有很大的差異,100 元的便當可以開便當店,甚至透過餐車銷售。但 400 元的餐點,你可能得開一間餐廳。 3. 利潤,能拉高價格應該沒人想賣低,如果拉高價格的同時又不會減少銷量,那何樂而不為。但許多經營者腦袋裡擔心的問題經常是「賣太貴沒人買怎麼辦?」。 4. 營運方式,為了賣更高的價位,通常需要思考這種「溢價」的價值到底從何而來,也就是我們憑什麼賣更貴?通常是因為品牌、稀缺性、獨特性、服務、體驗等為產品附加了價值,讓客戶心甘情願花更多錢。但為了創造額外價值,公司也需要去調整營運方式。 新產品的訂價很重要,既有產品的價格調整也一樣是一門學問。很多時候公司賺不到錢,或者賺得很辛苦,

By gipi
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6 種同事

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6 種同事

在剛出社會時,我對職場人際關係這件事仍處於懵懵懂懂的階段,覺得不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交往,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我認真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維持對每個人的基本禮節,但我並不是一個熱愛與擅長社交的人,所以在我工作的第一年,我部門內更擅長社交的同事,他獲得的能見度與目光其實比我更多。 我真正感受到人脈的重要性是在我出社會的第二年。 那一年我從台北調回台中,接手了一個團隊,我當時的主管在公司內的角色舉足輕重,手下帶領個 5-6 條產品線,也經常要對公司的高層報告,加上他是公司主力產品之一的早期開發者,所以在公司內算是很得人敬重的那種人。 我在他手下的時間大約一年半左右,期間他讓我見識到了職場人脈的威力。 第一,他有一群年資跟他相當的朋友,這些人因為我們經常一起用餐,所以我跟他們也很熟。他們經常會跟我分享很多公司的秘辛,以及正在發生的事情。除此之外,也會在我需要協助的時候,出手幫我協調,讓我做起事來更順暢。 第二,他的上級關係很好,老闆會將比較複雜,難處理的工作任務優先指派給他,並直接給予兵權,讓他更容易運作。不只直屬主管,更上一級的主管也很信任他,所以當上級發現他們交辦的任務可能超出我主管的權

By gi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