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思維

商業思維

數據力:績效指標管理的核心觀念

上上禮拜被問了一個關於學習過程的指標設計的問題,我才發現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如何正確的設計指標,其實指標的意義並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好的指標設計是可以協助我們理解現況、找出問題並校正方向,本篇的閱讀與理解可能會花上 30 分鐘,但如果你有以下幾個問題,我相信你會有收穫的。 1. 看了很多 OKR 跟 KPI 的文章還是不知道如何有效的設計指標 2. 訂好了指標,但管理還是卡卡卡,總是找不到關鍵問題 3. 跨部門時,大家都只顧自己的 KPI,時常要開一大堆會 4. 組織愈大,管理愈來愈複雜,到底是團隊問題還是我的問題? 花點時間看這篇文章,我相信上述問題在這篇文章中都有解。 指標管理的基本觀念 本篇的開頭,我想先跟大家聊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領先指標( leading indicator )與落後指標( lagging indicator )。 領先指標與落後指標 落後指標基本上都是結果,例如業績表現、服務滿意度、品牌知名度等等,而多數公司的 KPI 其實都是落後指標;那領先指標是什麼呢?基本上就是在一件事情發生前的早期徵狀,

By gipi
數據脈絡與三種應用

商業思維

數據脈絡與三種應用

上篇文章中我與大家分享了「企業經營的本質」,從企業若要永續經營應該具備使命與願景開始,進一步談到長期發展所需的兩大要素市場擴張與投入長期研發,並帶出自由現金流以及盈利之間的關係,今天我則要跟大家分享在商業思維學習中,超級關鍵的一個觀念「數據脈絡」。 什麼是脈絡? 脈絡在不同領域的解讀略有差異,但我主要以認知心理學的解讀為主,脈絡所談論的是人在認知過程中對客觀事物所具有的前後、上下、左右等各種背景關係;甚至還包括從事認知活動時活動者的大腦中原有知識之間、原有知識與當前認知對象之間的關係,以及先後所具有的情緒狀態之間的關係。 聽起來很複雜,我姑且用一個案例讓大家體會,每當我問企業如何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時,你必須要往回推它曾過了什麼事。 首先可能會問它在市場擴張上做了什麼?它是否有持續投入研發,接著你會想了解它的錢怎麼來? 接著可能會繼續問它是靠什麼盈利的?當這些問題都能被解讀後,我們便可以說我大致了解了這家公司的發展脈絡。 所謂的脈絡,其實就是那條能清楚解釋現況的關聯路徑。 企業是如何盈利的? 好了,回過頭來談我們的主題,假設企業經營過程,需要透過追求盈利來創造自由現金

By gipi
企業經營的本質

商業思維

企業經營的本質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企業經營的本質」,企業經營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家企業存在的原因,某種程度上就等同於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追求的東西。 如果你問比爾蓋茲他當初為什麼創立微軟,他會告訴你他有一個遠大的理想,那就是讓所有人桌上都有一台電腦,不過經過多年發展後,微軟強調他們現在致力於「幫助全世界的每個人、每個組織都能貢獻更多、成就更大」。 你問 Google 兩位創辦人,Google 長期追尋的目標是什麼,他們可能會告訴你「匯整全球資訊,供大眾使用,使人人受惠」,圍繞著這個目標,Google 到非洲透過熱氣球提供 WIFI 服務似乎一點也不奇怪。 同樣的問題問阿里巴巴馬雲,他的答案則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所以從淘寶、支付寶到阿里雲,阿里巴巴其實都在服務企業,一直做 2B 端的生意。 「幫助全世界的每個人、每個組織都能貢獻更多、成就更大」、「匯整全球資訊,供大眾使用,使人人受惠」、「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幾句話敘述了這幾間企業存在的原因,以及長期追尋的價值,這是一種稱之為使命的東西,任何你能講得出名字,且佩服他們達成的成就的公司,在官網上你總能看見它們的「使命宣言」。 企業要匯聚一群

By gipi
從 20 哩行軍的故事,看如何面對不確定性

產品開發

從 20 哩行軍的故事,看如何面對不確定性

幾年前吉姆柯林斯出版了《十倍勝》這本書,書中談到了 20 哩行軍的故事。後來這個故事被廣泛地拿來作為商管的教材,多數的觀點談論的是關於紀律,部分則更著重於探討不確定性。 多年前我在講專案管理課程時,我也會以 20 哩行軍作為開頭的案例,鼓勵大家思考,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到底能學到些什麼。今天我想用這篇文章,再次深入探討這個故事所能帶給我們的啟發。 不過因為年代久遠,許多的史料以不全然可考,我僅就我能收集到的部分做了考究,內容肯定不完整。加上歷史往往是成功者撰寫的,所以真相是否真如往上文件所陳述我也不得而知,但我們姑且把這當成一個半虛構的案例來討論,試著從這個案例中有所學習。 關於背景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地理知識的擴展,探險成為一種流行的活動。許多國家對於探索未知的極地地區充滿了熱情,尤其是南極點被視為人類尚未征服的最後邊疆。 與此同時,探險也被視為國家實力和民族自豪感的象徵,成功抵達南極點不僅能為國家帶來榮譽,也能吸引資金和支持。 而在當時,有兩支比較知名的南極探險隊,他們的領隊分別是: 羅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是挪威探險

By gipi
客戶不回訪、不續購,不見得是產品有問題,問題很可能出在這

經營管理

客戶不回訪、不續購,不見得是產品有問題,問題很可能出在這

近幾年,還是有許多企業在跟我討論關於產品改善的問題,但有許多問題聊到最後我都發現,問題或許不見得出在產品本身,而出在營運上。 首先還是跟大家分享兩個有趣的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我一位賣健康食品的朋友 Jack,有次跟他閒聊時他提到了客戶回購這件事。 Jack:「我做電商銷售健康食品已經 2 年多了,目前每月營業數字也破百萬了,但回購率一直上不去,去年努力了一整年,回購率好不容易從 12% 提升到 15%,但感覺已經是上限了,最近在想到底要不要調整一下產品。」 gipi:「你做了什麼?為什麼會覺得是產品問題?」 Jack:「該做的促銷都做了,回購的折扣我覺得也很不錯,但回購就是上不來,所以覺得很可能是產品有問題。」 gipi:「剛剛簡單查了一下,網路上似乎沒有什麼負評,感覺不是產品問題。」 Jack:「但目前實在想不到其他原因了。」 聽完他的描述,我問他:「客人們買回家後有沒有開封吃,或者持續吃,這個你清楚嗎?」 Jack:「這不確定,但應該都會吃才對。」 gipi:「這樣吧, 請你從那些應該回購卻沒有回購的客人名單中挑選100位,打電話逐一跟他們確認兩件事,第一,

By gipi
有效努力,要做就要做到位,拒絕半吊子的努力

職場與工作技巧

有效努力,要做就要做到位,拒絕半吊子的努力

還記得在 2017 年剛從公司離開,進入到自由工作市場時,曾跟幾位前輩聊過說我想要做商業思維的普及,那時有位前輩聽完後他建議我「還是先回職場繼續工作吧」,因為他覺得我做這件事挑戰太大了,不現實。而 2018 年,我在全年 50 多場演講中都把商業思維置入進去,2019 年正式出版了《商業思維》這本書,然後進入了普及商業思維之路。 在 2019 年時我啟動了商業思維學院的規劃,那時我也找了很多人聊我的規劃與想法,也提到 2020 年我們打算從日更開始。那時也是很多朋友都語重心長地跟我說「這件事的難度太高了,但你要做我很佩服」。後來,我們在 2020 年真的完成了 220 多篇百科,以及數十堂講座。 有些人對我的印象就是我是一個執行力很強,時間管理做得很好的人。但其實我只是很討厭做半吊子努力的人。什麼叫半吊子努力?就是做事只做一半,或者在還沒看到成效前就放棄。 每當有人跟我說他真的很想做一件事,我總會問他:「你付出過什麼努力?」 想要變強,你花了多少時間跟資源學習呢? 想要換一份好工作,你花多少時間了解職缺跟自己,

By gi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