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思維

數據化管理:如何透過數據策略持續強化數據管理能力

經營管理

數據化管理:如何透過數據策略持續強化數據管理能力

在新零售、電商,傳產或其他行業的中高階主管、老闆,乃至於基層的數據工程師或專案經理,在聽完我一次又一次的數據相關課程後,總會喜歡問我:「數據真的很重要,老師你講的數據分析案例也很棒,聽完很有感,但我仍對於如何運用在我們公司或工作上感到困惑,您提到必須要建立數據策略,有點感覺,但還是有點難下手,是否有更具體可實踐的程序或案例?」 大家會有這樣的提問,一點也不意外,我過去最常說:「所有的知識領域大概都有三個階層,最上層談概念、策略,中間層談方法論、流程,最下層談工具,最上與最下兩層談論的人多,談中間層的人少。」 但坦白說,很多聽起來厲害的概念與策略,若沒有實施的方法或流程,基本上都很難落地實踐,因此我特別梳理了「數據策略落地五步驟」,希望能以一個較具結構化的方法,讓大小企業能享受到數據化管理帶來的效益,本文我將以一個實際的案例來跟大家分享。 何謂數據策略? 所謂的數據策略,顧名思義就是企業如何採集、儲存、管理、使用數據,並對企業整體帶來助益。而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可以說數據策略是衍生自企業策略,而且數據與企業策略間的關係愈來愈緊密,企業不該只盯著落後指標看,而是從數據中挖掘出洞見,

By gipi
WebConf 2024 - 軟體工程師如何擁抱趨勢,提升職場價值

職場與工作技巧

WebConf 2024 - 軟體工程師如何擁抱趨勢,提升職場價值

上週在 WebConf 2024 活動上我分享了一個關於 AI 時代如何有效累積個人職場價值的 talk,完整的簡報資料我放在下面這個連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連過去看:簡報連結 本文我主要就我當天的幾個重要論點做一些補充,提供沒有機會參加到當天活動的朋友參考,也讓當天有參與的朋友再做一次複習。 AI 會取代軟體工程師嗎? 這不是個偽命題,因為 AI 的出現確實大大的影響了人類的工作,但我們絕大多數人並沒有能力去預測 AI 的進步速度,今天不會被取代的項目,不代表五年後不會被取代。 如果你的策略是避免被取代,那你需要一直關注 AI 進度的速度,而且每當他取代了一個你能做的事情時,你會感到痛苦,因為你必須再學新東西。 我的建議是不要把 AI 當成一個謀生工具,而是當成一個解決問題的工具。因為懂得 AI 不意味著你可以獲得一份穩定工作,唯有你能用 AI 來解決有價值的問題時,你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讓問題解決成為你學習 AI 的動力 AI 工具蓬勃發展的這兩年,幾乎每個月都有許多 AI 應用出現,

By gipi
有害的利潤,好利潤與壞利潤

經營管理

有害的利潤,好利潤與壞利潤

做生意就是要賺錢,先有收入才能回本,才有機會創造淨利潤,有淨利潤才能將錢投入在市場擴張與研發上,才有機會實現公司的願景與使命,這個觀念我在商業思維學院反覆地提及。 但大家可知道利潤也有好壞之分嗎?有些錢賺了對公司有益,有些錢賺了反而對公司有害。 你可能會有個疑問,不都是錢嗎?哪來好壞之分,只要把錢用在好的地方,那不就沒問題了嗎?哪來這麼多麻煩事。下面我就用一個跟大家比較貼近的案例來告訴大家為何收入與利潤有好壞之分吧。 斜槓收入,可能是一種壞利潤 幾年前《斜槓青年》這本書爆紅,書中提到現代的所有人都應該思考斜槓的可能,也就是可以同時擁有多種身分,多個收入來源,對於多個收入來源這件事我是非常認可的,因為單一收入源對我們來說保障其實非常小,而且在面臨選擇時,你會更容易妥協於現狀。 舉例來說,你的月收入 5 萬元,全部都來自於正職工作所得,當你要換工作時你可能會考慮無縫接軌,也就是離開 A 公司後立刻到 B 公司報到,中間給自己的緩衝時間非常短,因為沒工作的期間你收入直接歸零。 反之,若你有投資,每月有 7 萬塊收入,5 萬來自薪資收入,2 萬來自投資收入,

By gipi
線性思維最大的風險

商業思維

線性思維最大的風險

在企業如何實現指數型成長這篇文章中我提到企業不該抱持線性思維,因為線性思維的邊際效益其實是在下降的,你必須擁抱指數思維,才可以讓公司成長速度加快。 而最近幾年,我認為抱持線性思維的企業陣亡率會非常高,主因在於國際政經情勢導致的原物料價格波動,數位廣告的成本上升,人事費用的增加,這些都不是線性的。當你用線性成長的角度看待營收時,公司的利潤表現肯定是隨著外部環境而劇烈波動,而且通常都是往壞的角度發展。 剛好最近我跟一個朋友聊到類似的議題,我拿的是人生的案例來解釋這個概念,因為人生的支出也是波動的,如果我們的收入是線性成長,那肯定也有風險。 關於這個議題我曾在一篇舊文中探討過,大家或許也可以回顧一下:月薪不到五萬不要儲蓄,從企業自由現金流運用來探討背後思路。 線性思維 當我們今天抱持著線姓思考的角度來看待自己這輩子的收入與支出,那可能的狀況是長這樣。 我們的收入隨著年紀增加逐步上升,但上升的比例不高,很可能就是每年固定調薪 3-5%,而我們的支出,可能是因應物價上升,每年可能也會有一定比例的增加。(我暫且忽略退休後的狀況) 但我們都知道,現實世界不是這樣的,我們的收入與支出,

By gipi
月薪不到五萬不要儲蓄,從企業自由現金流運用來探討背後思路

商業思維

月薪不到五萬不要儲蓄,從企業自由現金流運用來探討背後思路

猶記得戴勝益曾說過「月薪不到 5 萬不要儲蓄」,當年曾引起一陣軒然大波,他的主張是當你的收入不高時,這些錢怎麼存都很難變成大錢,不如把錢花在建立人脈上。猶記得戴勝益曾說過「月薪不到 5 萬不要儲蓄」,當年曾引起一陣軒然大波,他的主張是當你的收入不高時,這些錢怎麼存都很難變成大錢,不如把錢花在建立人脈上。 援引當年他創業初期跟 66 個貴人借錢的經驗,最有爭議的當屬這段:「如果一個月薪資只有 3 萬元,你要寫信或打電話回家,跟你的爸媽要 2 萬元。」 爾後,張忠謀也評論了這段發言,他說:「薪資在 5 萬元以下還要存錢,老實說也存不了多少,不如把錢投資自己。而投資自己有各種方法,例如去上課進修、進行具教育性的旅遊等。」 張忠謀的陳述方式讓我們接受度高很多,兩者共同的思維是把錢投資在其他更能創造價值的地方,而相異的思維則是戴勝益認為能創造價值的地方在人際連結,而張忠謀則認為在個人成長上,我個人認為觀念上問題不大,但在做法上,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正確的在儲蓄跟投資自我間找到平衡呢? 本文我試著從商業經營的角度來跟大家剖析這件事,希望能給大家一些相對清晰的指引。 幾個值得大家思考的商

By gipi
企業成長,人人有責

商業思維

企業成長,人人有責

大家好,我是 Gipi,上一篇我們跟大家聊到指數型成長的概念,本篇我想進一步聊聊高成長型組織的管理邏輯。 Apple 的「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Amazon 的「永遠抱持 Day 1 心態」,Facebook 的「破除陳規」,這其實都在宣示著持續進化、改變、不要讓自己陷入僵化的態度。 接著將這樣的價值觀貫串在整間公司,並讓這件事在所有員工的日常工作中持續發生,直到成為公司的文化與基因。 當所有人就會認為公司的成長,自己是有一份責任在的,那便會自動自發的思考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如何對公司的成長做出貢獻。 企業成長,真的人人有責嗎? 還記得在 5.6 年前,我曾在一些文章跟公開的演講中提到「公司的沉淪,你我都推了一把」。 我當時舉的例子是,很多人總會隨口說「這是老闆該煩惱的問題」、「這種事提了也沒用」、「我們做好自己手邊的事就好」,這樣的行為不只影響到自己,更影響到其他同事,當所有人腦袋裡都是這麼想,也都是這麼做的時候,企業文化就會愈來愈往壞的方向去了。 當時我說:「如果我們換個方式呢?

By gipi

商業思維

數據力:績效指標管理的核心觀念

上上禮拜被問了一個關於學習過程的指標設計的問題,我才發現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如何正確的設計指標,其實指標的意義並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好的指標設計是可以協助我們理解現況、找出問題並校正方向,本篇的閱讀與理解可能會花上 30 分鐘,但如果你有以下幾個問題,我相信你會有收穫的。 1. 看了很多 OKR 跟 KPI 的文章還是不知道如何有效的設計指標 2. 訂好了指標,但管理還是卡卡卡,總是找不到關鍵問題 3. 跨部門時,大家都只顧自己的 KPI,時常要開一大堆會 4. 組織愈大,管理愈來愈複雜,到底是團隊問題還是我的問題? 花點時間看這篇文章,我相信上述問題在這篇文章中都有解。 指標管理的基本觀念 本篇的開頭,我想先跟大家聊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領先指標( leading indicator )與落後指標( lagging indicator )。 領先指標與落後指標 落後指標基本上都是結果,例如業績表現、服務滿意度、品牌知名度等等,而多數公司的 KPI 其實都是落後指標;那領先指標是什麼呢?基本上就是在一件事情發生前的早期徵狀,

By gipi
數據脈絡與三種應用

商業思維

數據脈絡與三種應用

上篇文章中我與大家分享了「企業經營的本質」,從企業若要永續經營應該具備使命與願景開始,進一步談到長期發展所需的兩大要素市場擴張與投入長期研發,並帶出自由現金流以及盈利之間的關係,今天我則要跟大家分享在商業思維學習中,超級關鍵的一個觀念「數據脈絡」。 什麼是脈絡? 脈絡在不同領域的解讀略有差異,但我主要以認知心理學的解讀為主,脈絡所談論的是人在認知過程中對客觀事物所具有的前後、上下、左右等各種背景關係;甚至還包括從事認知活動時活動者的大腦中原有知識之間、原有知識與當前認知對象之間的關係,以及先後所具有的情緒狀態之間的關係。 聽起來很複雜,我姑且用一個案例讓大家體會,每當我問企業如何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時,你必須要往回推它曾過了什麼事。 首先可能會問它在市場擴張上做了什麼?它是否有持續投入研發,接著你會想了解它的錢怎麼來? 接著可能會繼續問它是靠什麼盈利的?當這些問題都能被解讀後,我們便可以說我大致了解了這家公司的發展脈絡。 所謂的脈絡,其實就是那條能清楚解釋現況的關聯路徑。 企業是如何盈利的? 好了,回過頭來談我們的主題,假設企業經營過程,需要透過追求盈利來創造自由現金

By gipi
企業經營的本質

商業思維

企業經營的本質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企業經營的本質」,企業經營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家企業存在的原因,某種程度上就等同於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追求的東西。 如果你問比爾蓋茲他當初為什麼創立微軟,他會告訴你他有一個遠大的理想,那就是讓所有人桌上都有一台電腦,不過經過多年發展後,微軟強調他們現在致力於「幫助全世界的每個人、每個組織都能貢獻更多、成就更大」。 你問 Google 兩位創辦人,Google 長期追尋的目標是什麼,他們可能會告訴你「匯整全球資訊,供大眾使用,使人人受惠」,圍繞著這個目標,Google 到非洲透過熱氣球提供 WIFI 服務似乎一點也不奇怪。 同樣的問題問阿里巴巴馬雲,他的答案則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所以從淘寶、支付寶到阿里雲,阿里巴巴其實都在服務企業,一直做 2B 端的生意。 「幫助全世界的每個人、每個組織都能貢獻更多、成就更大」、「匯整全球資訊,供大眾使用,使人人受惠」、「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幾句話敘述了這幾間企業存在的原因,以及長期追尋的價值,這是一種稱之為使命的東西,任何你能講得出名字,且佩服他們達成的成就的公司,在官網上你總能看見它們的「使命宣言」。 企業要匯聚一群

By gipi
從 20 哩行軍的故事,看如何面對不確定性

產品開發

從 20 哩行軍的故事,看如何面對不確定性

幾年前吉姆柯林斯出版了《十倍勝》這本書,書中談到了 20 哩行軍的故事。後來這個故事被廣泛地拿來作為商管的教材,多數的觀點談論的是關於紀律,部分則更著重於探討不確定性。 多年前我在講專案管理課程時,我也會以 20 哩行軍作為開頭的案例,鼓勵大家思考,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到底能學到些什麼。今天我想用這篇文章,再次深入探討這個故事所能帶給我們的啟發。 不過因為年代久遠,許多的史料以不全然可考,我僅就我能收集到的部分做了考究,內容肯定不完整。加上歷史往往是成功者撰寫的,所以真相是否真如往上文件所陳述我也不得而知,但我們姑且把這當成一個半虛構的案例來討論,試著從這個案例中有所學習。 關於背景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地理知識的擴展,探險成為一種流行的活動。許多國家對於探索未知的極地地區充滿了熱情,尤其是南極點被視為人類尚未征服的最後邊疆。 與此同時,探險也被視為國家實力和民族自豪感的象徵,成功抵達南極點不僅能為國家帶來榮譽,也能吸引資金和支持。 而在當時,有兩支比較知名的南極探險隊,他們的領隊分別是: 羅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是挪威探險

By gipi
客戶不回訪、不續購,不見得是產品有問題,問題很可能出在這

經營管理

客戶不回訪、不續購,不見得是產品有問題,問題很可能出在這

近幾年,還是有許多企業在跟我討論關於產品改善的問題,但有許多問題聊到最後我都發現,問題或許不見得出在產品本身,而出在營運上。 首先還是跟大家分享兩個有趣的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我一位賣健康食品的朋友 Jack,有次跟他閒聊時他提到了客戶回購這件事。 Jack:「我做電商銷售健康食品已經 2 年多了,目前每月營業數字也破百萬了,但回購率一直上不去,去年努力了一整年,回購率好不容易從 12% 提升到 15%,但感覺已經是上限了,最近在想到底要不要調整一下產品。」 gipi:「你做了什麼?為什麼會覺得是產品問題?」 Jack:「該做的促銷都做了,回購的折扣我覺得也很不錯,但回購就是上不來,所以覺得很可能是產品有問題。」 gipi:「剛剛簡單查了一下,網路上似乎沒有什麼負評,感覺不是產品問題。」 Jack:「但目前實在想不到其他原因了。」 聽完他的描述,我問他:「客人們買回家後有沒有開封吃,或者持續吃,這個你清楚嗎?」 Jack:「這不確定,但應該都會吃才對。」 gipi:「這樣吧, 請你從那些應該回購卻沒有回購的客人名單中挑選100位,打電話逐一跟他們確認兩件事,第一,

By gipi
有效努力,要做就要做到位,拒絕半吊子的努力

職場與工作技巧

有效努力,要做就要做到位,拒絕半吊子的努力

還記得在 2017 年剛從公司離開,進入到自由工作市場時,曾跟幾位前輩聊過說我想要做商業思維的普及,那時有位前輩聽完後他建議我「還是先回職場繼續工作吧」,因為他覺得我做這件事挑戰太大了,不現實。而 2018 年,我在全年 50 多場演講中都把商業思維置入進去,2019 年正式出版了《商業思維》這本書,然後進入了普及商業思維之路。 在 2019 年時我啟動了商業思維學院的規劃,那時我也找了很多人聊我的規劃與想法,也提到 2020 年我們打算從日更開始。那時也是很多朋友都語重心長地跟我說「這件事的難度太高了,但你要做我很佩服」。後來,我們在 2020 年真的完成了 220 多篇百科,以及數十堂講座。 有些人對我的印象就是我是一個執行力很強,時間管理做得很好的人。但其實我只是很討厭做半吊子努力的人。什麼叫半吊子努力?就是做事只做一半,或者在還沒看到成效前就放棄。 每當有人跟我說他真的很想做一件事,我總會問他:「你付出過什麼努力?」 想要變強,你花了多少時間跟資源學習呢? 想要換一份好工作,你花多少時間了解職缺跟自己,

By gi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