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pi

gipi
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6 種同事

職場與工作技巧

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6 種同事

在剛出社會時,我對職場人際關係這件事仍處於懵懵懂懂的階段,覺得不就是人跟人之間的交往,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我認真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維持對每個人的基本禮節,但我並不是一個熱愛與擅長社交的人,所以在我工作的第一年,我部門內更擅長社交的同事,他獲得的能見度與目光其實比我更多。 我真正感受到人脈的重要性是在我出社會的第二年。 那一年我從台北調回台中,接手了一個團隊,我當時的主管在公司內的角色舉足輕重,手下帶領個 5-6 條產品線,也經常要對公司的高層報告,加上他是公司主力產品之一的早期開發者,所以在公司內算是很得人敬重的那種人。 我在他手下的時間大約一年半左右,期間他讓我見識到了職場人脈的威力。 第一,他有一群年資跟他相當的朋友,這些人因為我們經常一起用餐,所以我跟他們也很熟。他們經常會跟我分享很多公司的秘辛,以及正在發生的事情。除此之外,也會在我需要協助的時候,出手幫我協調,讓我做起事來更順暢。 第二,他的上級關係很好,老闆會將比較複雜,難處理的工作任務優先指派給他,並直接給予兵權,讓他更容易運作。不只直屬主管,更上一級的主管也很信任他,所以當上級發現他們交辦的任務可能超出我主管的權

By gipi
建立信任感的五大元素

職場與工作技巧

建立信任感的五大元素

過往我在談溝通問題時,我通常強調形式、文字、工具都是次要。因為我認為溝通問題的核心,往往在於雙方的互信基礎,或者稱之為信任感。 為什麼當你提出一個提案時,老闆會要求你準備好完整的報告資料,但另一位資深同事卻只要口頭告知呢? 為什麼當你被指派一個任務時,老闆會要求你每天要跟他回報進度,而且他還要看到具體的工作產出,但與你同期的另一個同事卻只要在每週週會時報告就好呢? 為什麼負責同樣工作的兩個人,在報告過程,一個人被各種拷問,另一個人老闆則是聽完後就放行呢? 你可能會覺得老闆差別對待,但回過頭來想想,為什麼老闆會差別對待呢? 我們可以從自身的經驗出發來思考這件事,我們對待身邊的朋友也不是同等待遇。有些朋友你可以放心把東西借給他,因為你知道他不會不還你,但有些朋友你則會非常謹慎,會問他幹嘛不自己買?借了何時要還?這其實也是一種差別對待。 就像我有個朋友每次約會必然遲到,我當天一定會打兩通電話提醒他不准遲到。但那些總是準時的朋友我就不會這麼幹,因為我相信他們不會遲到。這也是差別對待。 我們本來就會因為一個人的狀態,而決定我們對待他的方式。 而決定我們怎麼對待一個人的因素很多,可

By gipi
DEI 為何遭遇反彈?

生活雜感

DEI 為何遭遇反彈?

前陣子跟一位朋友在聊 DEI 的話題,談到在川普當選後有多家美國企業調整了 DEI 政策,再談到為什麼 DEI 的推動遭到反彈。 我針對這件事說明了我的觀點其實很簡單:「過度極端的理念,絕對不會形成社會共識。」 極端是什麼意思?就是 100% 符合 DEI 的定義,不容一絲絲違背。不論在什麼場合,碰到什麼類型的人,都應該符合 DEI 原則,否則就不是 DEI,就不應該。 舉例來說,之前吵得很兇的性別認同議題,如果一個生理男性,他的性別認同是女性,所以她認為自己應該上女廁,應該去女澡堂,應該能參加女性專屬的活動甚至競賽。 你接受嗎? 再舉個例子,為了符合 DEI 原則,所以公司的董事會與高階主管的成員中,必須要有一半的女性,且有 20% 的拉丁裔成員。但我公司經營時,我正好找到了一群很棒的人,但這些人碰巧都是男性,這是否意味著我要放棄這些很不錯的男性候選人,改成找女性? 找到優秀且適合的人才已經不容易了,

By gipi
找一個合適自己的 Mentor

職場與工作技巧

找一個合適自己的 Mentor

這幾年在台灣的社群活動中,很多社群都採取了 Mentor 制,像是曼陀號、領袖100、藍途計畫等,都具有 Mentor / Mentee 這樣的設計在。 我這輩子有過很多位 Mentor,每個 Mentor 都教會了我許多事。但有些是我單方面瘋狂跟對方請益,對方不見得有把我當成 Mentee。 其實我對 Mentor 的定義是這樣的: 「對我人生或職涯有重大啟發的人,可能是一個在當下階段能教會你很多東西的人,也可能是一個協助自己打破過去經驗或行為的人。」 怎麼找到合適自己的Mentor? 不見得每一個 Mentor 我都有一個拜師的過程,過去10多年來,與我彼此有互相認定為師徒關係的人就三位,其他我所寫的 Mentor 大多是因為在互動與共事過程中,給了我一些重大的啟發,例如周忠信老師、林隆潤策略長等等,這些人都算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導師。 而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找尋合適自己的 Mentor。 我覺得我運氣很不錯,有機會在工作中遇到這些人,能遇到是運氣,但當你發現有些很棒的人在你周圍,而且跟你有互動的機會時,你是否有把握住了?怎麼把握呢?我來談談我的做法。 首先,

By gipi
3 個自組織企業案例與相關學習資源整理

經營管理

3 個自組織企業案例與相關學習資源整理

自組織(self-organization),或稱自我管理型組織,一個運作良好的自組織最少符合以下三種要素: * 去中心化,關鍵不在組織架構是否扁平,而是權力設計上是否分散,傳統的組織經常是自上而下,又或者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很容易出現過度官僚化,又或者單點失敗的風險。 * 人人都是領導者,當有需要時,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領導者。領導者並非常設性角色(呼應去中心化),而是根據任務而定。傳統企業只有少數領導者,而且這些領導者通常都是主管角色。領導者數量少,很容易出現能者過勞的問題,加上許多的案子,管理者並不見得是最合適的領導者,但公司並未特別培養非管理職的領導能力,導致需要領導者時卻推派不出合適人選,只好又將責任壓在少數人身上。 * 分佈式決策,不同的決策群體有不同的決策鏈路,根據不同議題也可能有不同的決策機制。去中心化並不意味著大家各自為政,也不意味著所有團隊都依循相同的細部原則。團隊雖然自我管理,但仍有機制在確保相互之間的協作是穩定高效的。但這些機制是根據團隊運作所需,若團隊認為有更符合現況的做法,團隊做出部分調整,而不需經過核可同意。 過去 6-7 年的時間,我自己也研究了許

By gipi
我感興趣的心理學相關書籍

讀書心得

我感興趣的心理學相關書籍

因為最近聽了比較多心理學相關的資料,發現自己過去對心理學雖然感興趣,也有一些了解,但愈是深入了解發現自己懂得其實很少很少。 也因為這半年自己花了許多時間重新思考組織中人與人的關係,我深刻地認為許多過往的管理方式都需要做出調整。而其中最值得經營者留意的,莫過於人在工作中的追求正在產生改變,如果沒有針對這些改變去調整管理政策,那我們將與員工漸行漸遠。 談到管理,過往我們很強調機制與流程,近 20 年又引入了許多領導相關的技巧。可許多技巧經常流於表面,管理者會用,可員工們早就對這類技巧免疫,甚至開始產生抗拒。 我的想法是,有效的領導需要從人性面切入,當我們更了解人性的追求與渴望,我們會對如何領導與被領導產生全新的見解。這也是我對心理學感興趣的關鍵原因之一。 心理學的分支很多,我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是以下這幾個分支: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工程與組織心理學、正向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在找資料時我也整理了一些資料,想說稍做整理也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1.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核心論點:人的性格在成長過程中發展,克服自卑感是人生的重要目標,並強調社會情感

By gipi
重啟新局,3 個提問判斷是否該結束這局

職場與工作技巧

重啟新局,3 個提問判斷是否該結束這局

2007 年,是我出社會的第二年,那一年我從台北調回台中,並開始擔任團隊的 leader,負責一個問題很多的產品。那時我每天的工作除了開發產品外,還要處理很多客戶端的棘手問題,並且擔任團隊的 PM,規劃與監控工作,還要代表部門去參與各種會議。白天開會、討論其他人的工作,晚上回家繼續寫程式、改 bug、回郵件。 我的生活,應該是很多技術主管的寫照,因為我身邊有不少主管都是過著這種生活。雖然忙碌,但我覺得這可能是件正常的事情,不過三不五時還是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太忙了點。 那時我忘了在哪本書中看到一段很有感的話,那段話的大意是這樣「忙碌到沒日沒夜的生活才不是常態,只要你願意按下 reset 鍵。」 就像玩遊戲一樣,按下 reset 後,你就可以重頭開始。 那時看到這段話,我首先想到的是,我有可能 reset 嗎?難不成是跟主管說我不幹 leader 了回去寫程式嗎?不,那不是我的追求,我還蠻喜歡現在的工作角色,只是工時真的有點長。 我接著思考,如果這個職務角色我不放掉,

By gipi
數據化管理:如何透過數據策略持續強化數據管理能力

經營管理

數據化管理:如何透過數據策略持續強化數據管理能力

在新零售、電商,傳產或其他行業的中高階主管、老闆,乃至於基層的數據工程師或專案經理,在聽完我一次又一次的數據相關課程後,總會喜歡問我:「數據真的很重要,老師你講的數據分析案例也很棒,聽完很有感,但我仍對於如何運用在我們公司或工作上感到困惑,您提到必須要建立數據策略,有點感覺,但還是有點難下手,是否有更具體可實踐的程序或案例?」 大家會有這樣的提問,一點也不意外,我過去最常說:「所有的知識領域大概都有三個階層,最上層談概念、策略,中間層談方法論、流程,最下層談工具,最上與最下兩層談論的人多,談中間層的人少。」 但坦白說,很多聽起來厲害的概念與策略,若沒有實施的方法或流程,基本上都很難落地實踐,因此我特別梳理了「數據策略落地五步驟」,希望能以一個較具結構化的方法,讓大小企業能享受到數據化管理帶來的效益,本文我將以一個實際的案例來跟大家分享。 何謂數據策略? 所謂的數據策略,顧名思義就是企業如何採集、儲存、管理、使用數據,並對企業整體帶來助益。而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可以說數據策略是衍生自企業策略,而且數據與企業策略間的關係愈來愈緊密,企業不該只盯著落後指標看,而是從數據中挖掘出洞見,

By gipi
善用槓桿,小投入撬動大回報的 5 種槓桿

職場與工作技巧

善用槓桿,小投入撬動大回報的 5 種槓桿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能撬動整個地球。」 我們都知道這句話是一種假設,是難以實現的,畢竟人的力量跟地球的重量基本上不在一個量級上,而且你要去哪邊找到這個支點呢?不過這句話能帶給我們的啟發是「只要用對方法,我們可以花少少的力氣就獲得倍數的回報」。 還記得在 2007 年,我因為工作調任的關係我 re-locate 回台中的產品部門,然後跟新的主管搭配。那一年我除了開始帶團隊外,也開始學習做產品的正確方法,剛回去的前幾個月,我有很多東西都不懂,但我的主管要我有問題隨時找他聊,他的會議室永遠開放。 一開始我以為他只是客套,畢竟很多主管都會說這種好聽話,但我後來發現他是真的願意花時間為我解惑,我平均一個禮拜會私下找他 3 次左右,每次大概會聊 1 小時,而他也真的每個禮拜花幾小時在跟我一對一。 這樣高密度的一對一,讓我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就掌握了做好該職務的關鍵,我的應對進退,我對產品管理的理解都遠超同齡人許多。 有一天,我又跟我主管在聊天,我半開玩笑的問他:「花這麼多時間在我身上,真的划算嗎?」 他說:「你有聽過管理槓桿嗎?」我表示沒聽過。 他接著說:「我每個禮拜花 2

By gipi
讓創作帶動自己的成長

生活雜感

讓創作帶動自己的成長

早上轉貼了一篇之前撰寫,用來鼓勵大家多寫作的貼文。轉貼貼文的原因是回應上禮拜有人問我為什麼可以每天輕鬆寫 5,000 字。 這個兩個貼文的內容我就不多談了,有興趣的朋友自己過去看: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9p3rmprJ1/ 有位朋友在下方留言問我:「我是不是可以理解創作是屬於鐘形曲線,當數量大時中獎機率提升。」 關於這個問題,我在貼文中做了簡短的回覆,這段內容如下,但我覺得我想把這個概念講得更清楚一些,我相信對許多創作者應該會有幫助。 若以結果論來說,一定是鐘形分佈,但我會把重點放在過程。 有時我會因為聽到一句話,或者看到一件事而心有所感,這一刻我的感悟很可能會改變我對一件事的看法。但如果我沒有馬上記下來,並做深挖,隔一段時間後我可能會忘了,又或者產生了與當下不同的感悟。 這些感悟有可能是大家稱之為靈感的東西,但對我來說,很可能是我腦袋中對一件事情認知的改變。 而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可能因為累積了數十個感悟,也寫了數十篇文章。我突然又有個大感悟,讓我之前沒想透的一個大道理瞬間通了,這時我可能就會有一個自己都覺得棒的創作產生。

By gipi
凡事要趁早

學習

凡事要趁早

上禮拜演講完,有個年輕夥伴來問我:「老闆希望我接主管,但我總覺得自己還不到位,不知道到底要不要接?」 我跟他聊了約 10 分鐘,了解了他過去曾經當過主管,但狀況不是很好,很擔心自己搞砸了。可我從他的描述中大概推論出,所謂的搞砸,不過就是成果不如預期,而且在當時的狀況下,可能也非戰之罪。 我問他:「會想當主管嗎?」 他說:「會想,可是會擔心。」 我說:「你老闆都不擔心了,你擔心什麼?當他從幾個人中選擇了你,那就代表你已經是最適合的人選了,最少這點你可以放心的。」 他問我:「可萬一搞砸了呢?」 我說:「沒有搞砸的問題,頂多就是不符預期,但你只要想想,交給你,你可能做出一個 75 分的結果,但其他人可能連 60 分都不到。你已經是目前的最佳選擇了。」 聽到這,他感覺好多了。 最後我提醒他:「如果上次當主管的經驗中,有些你覺得需要修正的,就不要犯相同的錯誤,趁這次改一改吧。」 還記得我在 8

By gipi
接受灰色地帶,擁抱不確定性

職場與工作技巧

接受灰色地帶,擁抱不確定性

世界上有許多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但許多人太習慣追求百分之百精確,或者是非對錯一目了然的結果,總想著非黑即白,卻忽略了這個世界,灰色遠比黑色或白色更普遍。 商業世界 面對商業選擇,有哪條路是最棒,風險最低,最能創造商業價值的呢? 我不能肯定,我只能根據我當下的目的與把握度做出選擇,有時我會選高把握度的策略,有時則會選擇把握度低,但可能性多的選項。不過若你在一家作風較保守的公司任職的話,你的決策邏輯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面對管理工作,當一個人在工作上表現不佳時,身為主管,我們有義務要指導他完成工作,若這個人不願接受指導,或者在幾次指導後成效都不好,我們會選擇請他離開另謀他就。但若這個人的身份特殊,是皇親國戚,這時你的做法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面對人際關係,有些人的觀點或立場可能跟你不同,例如你特別支持多元成家,但你的好朋友卻持反對意見,你支持綠色政黨,但你的朋友則支持藍色政黨。你會因為觀點不同而影響你與朋友的人際關係嗎? 活在這個世界,我們會經常面臨這種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不像數學題有明確公式與標準答案,也不會每次做出來結果都是一樣的。我們的經驗有時會帶來好的結果,有時則會讓我們

By gi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