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

客戶不回訪、不續購,不見得是產品有問題,問題很可能出在這

經營管理

客戶不回訪、不續購,不見得是產品有問題,問題很可能出在這

近幾年,還是有許多企業在跟我討論關於產品改善的問題,但有許多問題聊到最後我都發現,問題或許不見得出在產品本身,而出在營運上。 首先還是跟大家分享兩個有趣的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我一位賣健康食品的朋友 Jack,有次跟他閒聊時他提到了客戶回購這件事。 Jack:「我做電商銷售健康食品已經 2 年多了,目前每月營業數字也破百萬了,但回購率一直上不去,去年努力了一整年,回購率好不容易從 12% 提升到 15%,但感覺已經是上限了,最近在想到底要不要調整一下產品。」 gipi:「你做了什麼?為什麼會覺得是產品問題?」 Jack:「該做的促銷都做了,回購的折扣我覺得也很不錯,但回購就是上不來,所以覺得很可能是產品有問題。」 gipi:「剛剛簡單查了一下,網路上似乎沒有什麼負評,感覺不是產品問題。」 Jack:「但目前實在想不到其他原因了。」 聽完他的描述,我問他:「客人們買回家後有沒有開封吃,或者持續吃,這個你清楚嗎?」 Jack:「這不確定,但應該都會吃才對。」 gipi:「這樣吧, 請你從那些應該回購卻沒有回購的客人名單中挑選100位,打電話逐一跟他們確認兩件事,第一,

By gipi
我經歷過最高效的新人培訓方式

經營管理

我經歷過最高效的新人培訓方式

新人的培訓,一直都是很多管理者跟經營者重視的問題,我自己參與過很多不同的新人培訓過程,但一直以來我認為最有效的培訓方式是我剛出社會時所接受到的培訓方式。 剛出社會時,我所加入的團隊是一個五人小組,兩位學長,還有我們三位菜鳥,我們所擁有的培訓資源基本上並不多,但學長卻透過其他方式,給了我們很充分的 support。 我們三位菜鳥都是剛畢業,沒有什麼寫程式經驗的新手,但我們卻要開始負責公司內一個底層的開發平台。這怎麼想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我們還是順利接上了,而且到我們獨立作業,大約只用了 2-3 個月的時間。那當時,我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基礎的培訓一定還是有的,對於我們負責的產品,技術架構怎麼樣,有什麼元件,有什麼特性,別人如何運用這個平台來開發程式,這些在基礎的培訓中都有教。 但像我們這種菜鳥,哪懂什麼技術平台,哪懂什麼物件導向,也是考量到這些問題,學長們在教育訓練過程舉了蠻多生活中的案例,像是用音樂廳來形容技術平台的角色,這就很淺白易懂了。 不過聽懂是一件事,理解是另一回事,所以學長們在培訓過程也會出考題跟提問來確認我們是否真的理解。在我接受過的技術培訓中,這絕對

By gipi
從 Jaguar 重塑品牌談 DEI 推行的困難

經營管理

從 Jaguar 重塑品牌談 DEI 推行的困難

Jaguar 重塑品牌,拍了一段廣告,這個廣告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但看得出來想強調 DEI。但這種純粹各種人種、性別,著不同顏色衣服一起入鏡的方式還是覺得很粗糙,顯得很刻意。 Jaguar 原始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tFIrqhfng 有爭議的案例 過去幾年因推動(蹭) DEI 而衍生的爭議事件中,還有幾個有印象的: 第一,百威啤酒在 2023 年選用跨性別網紅作為代言人,引發全球範圍的消費者抵制,導致公司市值損失超過 10 億美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GDPlG42bU 第二,迪士尼將經典角色白雪公主重塑為黑人演員飾演,作為推動種族多元化的行動。不過許多觀眾對此反應不一,有人認為這是創新和包容的進步,也有人批評改編過度偏離原版故事,使觀眾感到不滿。 黑皮膚小美人魚:https://www.

By gipi
精實法則,持續性改善的威力

讀書心得

精實法則,持續性改善的威力

昨天收到守智的新書《精實法則》,花了大約兩個小時左右一口氣讀完,閱讀的過程我點頭如搗蒜,要看我閱讀一本書時是否有所共鳴或收穫,其實就看我在閱讀過程有沒有折書。昨天收到守智的新書《精實法則》,花了大約兩個小時左右一口氣讀完,閱讀的過程我點頭如搗蒜,要看我閱讀一本書時是否有所共鳴或收穫,其實就看我在閱讀過程有沒有折書。 書中的內容與主要架構我不多做介紹,我想值得各位買一本回去自己閱讀,因為守智講得比我更清楚,我僅就我個人的收穫跟大家做分享。 創意重要,持續改善更重要 管理的學派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企業經營就是得想辦法成長,也得想辦法提升利潤。可究竟成長的機會在哪,提升利潤的空間又在哪,這始終是個難題。 多數企業的成長,並不是靠著找到風口而飛上天,也不是靠著超強的創意而湧入大量的訂單,絕大多數都是靠著一點一滴的改善,一年 15%、20% 的累積而獲取成功。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企業成長,人人有責」 我提到,如果公司在每個部分都改善一些些,其實最終的複合利潤提升可能是倍數的。 有時,空想創意,不如回到企業經營的基本功,找出可以優化的地方,持續改善。 如果成功率是顆骰子,創意可

By gipi

經營管理

成長期企業的 4 大課題

前陣子訪談了一堆成長期公司的老闆與高階主管,接收到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項: 1. 營收如何有效且穩定的放大? 關於成長的議題,始終是大家最在意的,一旦過了早期的倍數增長的時期,接下來就是如何穩定實現 10-20% 的每年增長。 有些企業是苦惱於找不到更有效的放大方法,只能複製當前模式,但當前的模式繼續下去,預期將會遭遇邊際利潤降低的問題;有些企業則是朝向擴增產品線或銷售通路的角度思考,但一樣會增加支出;有些企業則是希望能透過 BD 來獲取新的客源,可過去沒做過,不知道如何開始。 這邊衍生的還有產品線的擴增、市場選擇、通路管理等相關議題,大家遭遇到的狀況雖有落差,但大致都在市場開發的範疇內。 2. 人才的選育用留人才的問題 是幾乎所有企業都有提到的,大家共同的困擾就是人難找,但從內部訓練速度又太慢。目前最稀缺的是事業負責人,也就是能扛損益的業務頭/產品頭/品牌頭,也是老闆的 one-down。 其次則是能推動組織發展,建立營運管理制度的部門主管。 再往下則是財務主管、業務、行銷、PM、HR 人才,少部分公司有提到幕僚職。 育才、用才、留才的問題其實也不少,不知道如

By gipi
賈伯斯看待 A 級團隊的 10 個觀點

經營管理

賈伯斯看待 A 級團隊的 10 個觀點

在 X 上看到一個討論串,談論賈伯斯對人才的各種看法,內容中引用了許多過往賈伯斯受訪的影片,看完後更能認同找到真實人才的重要性。 讓 A 級人才愛上彼此合作的感覺 賈伯斯說:「我的成功得益於發現了許多才華橫溢、不甘平庸的人才。不是 B 級、C 級人才,而是真正的 A 級人才。而且我發現只要召集到五個這樣的人,他們就會喜歡上彼此合作的感覺、前所未有的感覺。他們會不願再與平庸者合作,只召集一樣優秀的人。所以你只要找到幾個精英,他們就會自動擴大團隊。」 「假如你找到真正頂尖的人才,他們會知道自己真的很棒。你不需要悉心呵護他們自尊心。大家的心思全都放在工作上,因為他們都知道工作表現才是最重要的。」 找到符合下面這些條件的人,讓他們組成一個團隊,還有什麼事情搞不定的嗎? 真正的人才,是自我管理的 賈伯斯說,真正的人才都是自我管理的(self-managed),他們是能被信任的,能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不需他人提醒,也不需他人盯著,他們是自我驅動的。 當他的工作告一段落,他會去找其他重要的事情做,如果他不確定什麼事更重要,他會提出討論,如果工作中遭遇困難,

By gipi
空降主管平穩落地四訣竅

職場與工作技巧

空降主管平穩落地四訣竅

當職業發展走到一定階段,去到什麼公司都是要直接帶團隊打仗,「空降」這件事是怎麼樣也避不開的,專業經理人能做的事就是盡可能地做好空降的準備,本文我便以我過去空降的經驗來與大家分享-空降主管如何迅速掌握現況,並平穩落地。 掌握現況,謀定而後動 空降主管初來乍到,對於公司與團隊的現況的把握度通常較低,必須先做足功課,對產業、產品、競爭狀況的掌握是最基本的,但要平穩落地,你還必須要掌握團隊狀況、組織架構、政治關係,以及一些待解問題背後的成因。 猶記得多年前去面試 TutorABC 時,當時的面試官 Arthur 曾問我:「你談了很多你對產品的構想,我覺得內容很好,但我想知道你怎麼展開 onboard 後前幾個月的工作?」 我當時的回答是:「前兩個月我會觀察與了解現況為主,不會急著做太多的調整,因為現況的成因我必須先掌握,配套的調整才會到位。」 當初面試時的資料我都還留著,簡報的最後一頁就是談前半年的計畫,計畫的最前頭就是了解與掌握現況。因為我認為不可能只有我看到問題,肯定很多人都看到問題了,但這個問題卻始終存在,這背後的原因必須被挖掘,脈絡必須要被釐清。 而這些,你光憑查到的資料

By gipi
未來組織發展的兩種趨勢

學習

未來組織發展的兩種趨勢

昨天早上在台北跟 Happy 聊天,其中我們也聊到未來企業發展跟管理的可能趨勢,以下兩點的內容我覺得交流的很愉快,也跟大家分享。 反組織規模化 過去幾十年,擴大規模往往是企業步入成長期後,最重要的發展策略,可以說沒有之一。 擴大規模為什麼有效? 因為當一家企業的商業模式跟產品都經過市場驗證,進入成長期的企業,不論是自身策略的期待,或者是資本市場的要求,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成長」。不論是營收成長或者客戶數成長,都將是企業最重要的指標。 而成長的公式: 營業額 = 訂單數 X 客單價 = (流量 X 轉化率) X (商品數 X 平均商品單價) 然後找到 Product Market Fit 的企業,最常見的成長方式就是複製既有的模式。簡單的說,如果開發 10 家客戶,需要 3 個業務,現在要開發 50 家,那就請 15

By gi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