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感

如何睡個好覺?

生活雜感

如何睡個好覺?

那天在聊生活,有朋友說他已經連續失眠好幾年,睡眠品質一直很不好。我一直都是個容易入睡的人,可能是體質問題,也可能是我比較不會把問題一直帶到床上有關。 我習慣在睡覺前把事情處理到一個段落,然後做點不需動腦的事,例如看敘事型的書,看看漫畫,或者講講話。真的遭遇到不好入睡的狀態,通常是有艱難的決定得做,或者做出了偏離價值觀的決定。 這幾年我在做重大決定時,內心都依循一個原則,那就是「晚上能不能睡得著」。 別讓自己有事卡住,也別讓自己在睡前動腦,有事先做完,不然就是隔天早點起床處理,別人在床上,心在桌上。 然後我特別推薦大家買張好床,以及找一顆適合自己的枕頭。 好的床墊包覆感很好,躺在上頭人很穩定,也不太會因為身邊的人翻身而受到影響,可以將睡覺時受到干擾的機率大幅降低。 枕頭也是,不適合自己的枕頭,會讓你睡到脖子與肩頸都酸痛,這種不適感,會降低睡眠品質。 有時半夜會因為不舒服而醒來,更慘的是難以再次入睡。如果你是屬於久坐辦公室的族群,我會特別建議多做伸展,尤其是肩頸背的伸展,這三個部位的不適感會影響睡眠。 頸部肌肉緊繃,很可能引發頭痛,肩膀痠痛也可能影響睡眠姿勢。 我有陣子脖

By gipi
我現在的形象是我需要的,還是我想要?

生活雜感

我現在的形象是我需要的,還是我想要?

剛剛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覺得好像這兩年比較少看到佐克伯,有點想念他,想說他應該是有什麼原因,所以這兩年從鎂光燈前淡出。看了一些資料,大致可以理解他淡出的各種可能性,不過其中有一項特別有意思。 他現在的形象跟之前有很大的區別,在社群媒體上發文的內容也跟之前有很大的差異。以前就是個科技宅,就是個想要透過科技改變世界的科技公司創始人。但現在感覺有點潮,有點顧家,還有點慈善家的感覺。 其中一篇比較深入的報導中結論了一句他在 Acquired podcast 受訪時說過的一句話:「我不再為任何事情道歉了。」 這句話搭配他這幾年的轉變,我想他應該不想再維持本來的形象,因為那可能已經與當他下的人生觀不契合。又或者說,本來的形象就跟他不符合,他只是需要裝扮成那個樣子。但不管是哪個,我想現在的他或許更接近他自己想要的樣子。 針對他原先的衣著。有人說是因為穿同一套衣服可以省掉想要穿什麼的困擾,可以減少日常生活中做決策的次數。像愛因斯坦、賈伯斯都是一貫的衣著,甚至像是同一套。當年佐克伯或許也有受到這種外在形象的影響,或者當年桑德柏格有建議他,必須要維持某種特殊形象。而現在這些束縛都不在了,他也徹底解

By gipi
關於「閥值」的思考

生活雜感

關於「閥值」的思考

閾值,英語是 threshold,概念有點類似於臨界值,通常泛指達到某個數值之後會發生的事情。 會想跟大家聊閥值這個主題,主要是因為在生病的那段期間,有次跟一個朋友聊天,他隨口說了:「你這麼樂觀的人,怎麼可能因為壓力導致身體出問題。」 當下我回答他:「我也不知道,但就覺得撐不住了。」 但這個問題讓我思考了好幾天,我腦袋裡感覺有些想法,但又說不上來。那段時間我有找了一些關於情緒、心理影響身體的資料,後來看到一篇的主題提到,所有的心理議題都會影響到生理。 你以為心理的東西是虛的,是沒有實體的,但其實情緒也是一種生理反應,腦袋中的念頭也是一種生理反應後的結果,一切都在你身體中運作。 仔細想想,還真有道理,心理,這是刻意被從人體器官中抽離出來的概念,但其實它也是身體的一部分,而非獨立在外的東西。中間也看了許多文件,想說趁機搞懂這些觀念,未來可以把自己照顧的更好。我忘了看了多少資料,但我自己隱隱有個想法。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個閥值,如果一個人的快樂程度是有分數的,滿分是 10 分,最低分是 1 分。 9 分快樂或樂觀的人,看起來應該比分數長期處在 4 分的人有本錢。

By gipi
近期對情緒的反思

生活雜感

近期對情緒的反思

早上運動,想說順便聽兩本書,看到之前看過的《非暴力溝通》,剛好最近對情緒這件事有新的體悟,就點開來重聽一次。 非暴力溝通中的關鍵四步驟: * 觀察事實而不評論。 * 辨別並表達自己的感受。 * 表達自己的需要。 * 用正向的語言提出明確的請求。 重新再聽一次盧森堡博士所講述的案例,覺得多數對話過程的情緒衝突,往往在於情緒對情緒,而非事實對事實,也很少清楚的表達感受與提出真正的請求,我們只有情緒。 在情緒下說出的話,做出的行為,得到的經常是更多的情緒。 開會有人遲到時,有人會說「你每次都遲到,我們都習慣了」,對方可能會反駁「我很久沒遲到了,上次遲到的原因我也說明了,是從客戶那邊趕回來晚了,我也有先傳訊息跟大家說我會晚一點,你這是什麼意思?」 情緒開頭,情緒回應,這是多數時候溝通無效的關鍵原因,而情緒往往帶來更多的情緒。 當發生一件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時,先想想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的情緒,引發情緒背後的感受是什麼? 覺得自己不受尊重,覺得對方是刻意如此,但這可能不是事實,而是一種猜測。但這些不見得是事實的感受,經常引發情緒,而控制不了的情緒,會反應在你的行為與言語上。

By gipi
投入在線教育這些年,我對自己的 8 個重要提問

學習

投入在線教育這些年,我對自己的 8 個重要提問

我從 2015 年開始在投入在線教育產業,從英文這的垂直領域的類目開始做起,2017 年開始擔任台灣幾家學習平台的顧問,接著在 2019 年創立商業思維學院,這 6 年多的時間,我一直都在線上教育這個產業中活動,自己做產品,自己做內容,自己運營,也研究一些新的趨勢與技術。 在不同公司,不同階段,我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也有機會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在線教育這個產業。我自己覺得,不論是在線教育(Online Education),或者是所謂的教育科技(EdTech),其實都面臨了一些挑戰,同時也有一些本質性的問題得思考。這些問題我自己也還在探索,也還沒有答案,但我想可以跟大家分享與交流,或許我們有機會一起激盪出新的觀點。 Q1:「教會 “Learning how to learn” 到底有多難?」 教育產業的從業人員都知道,學習是一種習慣,我們必須要培養學習習慣,終身學習。但我們自己也知道這件事情永遠都是最困難的一件事,教會有學習動機的人,跟激發一個沒有學習動機的人,困難點是不同的。而讓一個有學習動機的人,能延續動機繼續往下學,

By gipi
破圈,跳脫既有思維,找到新的可能

生活雜感

破圈,跳脫既有思維,找到新的可能

剛剛看到一本有趣的書,這本書叫《破圈》,作者談到一個人的慣性行為分成三類:基於情緒的情緒體,基於經驗的記憶體,基於核心價值觀的信念體。 情緒,如果你容易受到一些外在因素而有難以抑制的情緒,你在做決定時,很容易就順著情緒走。舉例來說,你特別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當看到非正面評價時,就會著急,就會想要證明自己不是那樣,想要反駁別人的論點。這時你做的事,其實是順著情緒而發生,不見得是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經驗,這輩子活到現在,不論是 10 多年或者 50 多年,我們總有非常多的人生經驗可供參考。經驗可以讓我們輕易解決已知問題,但有時經驗也會成為自我的包袱。因為每個人的經驗都是有限的,但世界的可能性則是無窮的,人很容易依循過往經驗做決定,因為那通常是低風險的。但如果不跳脫過去經驗,新的可能性就不會發生。我們人生只能一直重複,而沒有機會變得更好。 信仰,這就是所謂的核心價值觀,有些事不會有標準答案,甚至不見得是利益最大的。但因為「我相信」,所以我去做,因為符合我的信仰,所以我心安理得。舉個例子來說,在工作中,我認為員工的發展很重要,

By gipi

生活雜感

寫在感恩節,2024 年的收穫與人生體悟

從出社會開始,每一年我都會寫下一整年的回顧或學習,對我來說,2024 年算是一個重新開始,因為我對人生的體悟有所不同,也改變了過往我的一些行為習慣。 跟互動起來舒服的人相處 延續去年的經驗,這一點還是被我放在首位,因為我覺得這真的再重要不過了。 自己當然可以很有願景與熱忱,但身邊的人到底是給自己增加能量,還是持續耗損自己的能量?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當你想做一件事情時,身邊的夥伴如果是盡全力支持你,那你不只在事情上會得到充分的助力,你的心境也會很愉悅。一個人擁有愉悅的心情,哪怕面對再難的任務都不會感到恐懼,面對挑戰經常也是甘之如飴。 看看近期的 Team Taiwan,應該都能感受到,一個充滿包容與愛的環境,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表現。 為什麼我一直鼓勵那些在工作中過得不愉快的人,換個環境比較好,因為你在這個環境不會得到支持,你必須付出多一倍的努力才能得到在其他地方一樣的成果。但你的心靈會嚴重耗損,能量會枯竭,你會活得不快樂。 我們一定有選擇,而且要堅定的選擇對自己好。 遠離那些有毒的人,如果在生活中,有些人的言論在貶低你,在傷害你,在社群媒體上,有些人你看不順眼。取消聯繫

By gipi